登革热是由四种血清型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主要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它广泛流行于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较大的昆虫传播传染病。登革热主要分为两种临床类型:经典型(CDF)和登革出血热(DHF)。 的主要症状是高烧、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并可能伴有皮疹、淋巴结病和白细胞减少。这种类型传播迅速,可引起大规模流行病,但病死率很低。登革出血热(DHF)是一种以高热、出血、休克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严重临床类型。目前我国临床主要分型为CDF,其他分型间断发生,但儿童应警惕DHF。据报道,儿童属于 DHF 的高危人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登革热属于乙类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登革热疫苗。
(一)病原体
登革热病毒是黄病毒科黄病毒科的成员。它的基因组是一个单链正链RNA,编码三种结构蛋白(核衣壳(C)蛋白、前膜(PreM)蛋白、包膜(E)蛋白)和七种非结构蛋白(NS1、NS2a、 NS2b, NS3、NS4a, NS4b, NS5). E蛋白介导病毒吸附、毒力、免疫 它由3个不同的结构域(I、II、III)组成。E蛋白含有保守的表位,可以引起大多数黄病毒科和黄病毒的交叉反应,与细胞膜融合和E蛋白空间构象有关,参与异型登革热引起的重症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的抗体依赖性增强病毒再感染。
(二)传染源
1) 患者:主要感染源。患者在发病前1天和发病后5天处于病毒血症期。这时候蚊子吸血再咬人就可以传播。
2)隐性感染:90% 的登革热病毒感染是亚临床感染。
3)动物宿主:在热带丛林型疫源地,灵长类动物可能成为感染源。
(三)传播方式
登革热病毒通过伊蚊的叮咬传播给人类。已知有 13 种伊蚊会传播这种疾病,但我国最重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近年来,国内外从自然界捕获的埃及伊蚊、白纹伊蚊、白纹伊蚊和叉形伊蚊的卵、幼虫或雄蚊中分离出登革热病毒,并已证实存在通过卵传播。实验感染还表明,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和白纹伊蚊群中的多种蚊子可以通过卵传播登革热病毒。感染登革热病毒的雄性白纹伊蚊可以通过交配将病毒传染给雌性蚊子,而这些雌性蚊子又可以将病毒传给下一代。现场和实验室证据表明,一些伊蚊能够交配和垂直传播。
(四)易感人群
该人群易感染任何类型的登革热病毒。在第一次爆发中,大量的人可能会生病。初次感染后,对同种病毒有相对稳定的免疫力登革热是什么病,可维持多年。但对异型病毒的免疫力只能维持2个月到1年。登革热病毒有四种血清型,感染一种类型后可能会发生第二次或连续感染。二次感染很可能同时引起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
(五)诊断
诊断原则:临床诊断是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确认需要病毒分离、PCR等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资料:15天内居住在流行区或曾到访或来自流行区,发病前5-9天有被蚊虫叮咬史。
p>
2、临床表现
(1)突发性寒战、发热(24-36小时内体温达到39-40°C)、体温骤降、双峰发热的特点是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和其他症状。
(2)伴有剧烈头痛和全身肌肉、关节和骨骼疼痛。
(3)面部、颈部和胸部潮红,结膜充血。
(4)皮疹:病程3~7天出现多种皮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疱疹)、皮下出血等,不脱皮持续3~5天。皮疹的特点是退烧后四肢(尤其是小腿前部)密集分布的针尖大小的出血。
(5)出血倾向(手臂试验阳性),可能包括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咯血、血尿、胃肠道和阴道出血等。
(6)可能有肝、脾、浅表淋巴结等肿大。
(7)少数有脑病的症状和体征。
(8)多器官出血。
(9)个人震惊。
3、实验室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WBC)减少(小于4×109/L),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PLT)减少(小于100×109/L)。
(2)血细胞比容()增加20%以上。
(3)生化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多半升高,乳酸脱氢酶(LDH)或磷酸肌酸激酶(CK)部分升高。部分患者血钾降低。
(4)血清特异性IgM和/IgG抗体阳性。
(5)从患者分泌物(血液、脑脊液、骨髓等)中分离出登革热病毒,RT-PCR检测DVRNA,或检测病毒抗原等病原学结果。
(六)治疗
治疗原则: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包括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治疗和预防性治疗(预防出血、休克、感染等)。
一般治疗与隔离:急性期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带防蚊设备的病房隔离至发热完全缓解。
抗病毒治疗:发病3-5天内(病毒血症期)可适当应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
对症治疗:
1、高热时物理降温,G-6PD缺乏时慎用解热镇痛药,防止溶血。对于严重病毒血症患者,短期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5mg口服,一日3次。
2、因大量出汗、呕吐或腹泻而脱水者应及时补充水分。尽量采用口服补液,不宜大量补液以预防脑炎样症状。
3、对于有出血倾向者,可用安络血、6-氨基己酸、止血敏、维生素K等常用止血药物。严重上消化道出血可口服凝血酶、雷尼替丁或静脉输液。
4、如有肝脏或心肌损害,可给予维生素C、肌苷、甘泰、甘利欣等药物。
5、脑炎样病例应迅速注射甘露醇等脱水剂,每6小时一次;应与静脉地塞米松同时注射。低分子量葡聚糖和呋塞米的静脉输注也可以与甘露醇交替使用。呼吸中枢抑制应使用人工呼吸器。
6、白细胞小于3×109/L时可应用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如果小于2×109/L,可以使用提高白细胞的药物。
7、当血小板小于20×109/L时登革热是什么病,建议输注血小板以防止大出血。
8、低钾血症患者应及时补钾。
登革出血热的治疗: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儿童饮水量按每天100mL/kg计算,含等量生理盐水和 5% 的葡萄糖溶液。休克者应迅速输注以扩大血容量,并加血浆或血浆代用品,但不宜输全血,以免加重血液浓缩。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可用于缓解中毒症状和改善休克。有DIC证据者应接受DIC治疗。
(七)预防性控制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登革热疫苗可用,我国的疫苗研发工作也尚未开展。主要控制措施是感染源管理、蚊虫控制和卫生宣传。避免感染登革热病毒的唯一有效方法是使用驱虫剂和防护服,以防止易感人群被毒蚊子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