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人参味甘,补元气,止渴生津阴汗,调节营养保健。
002.黄芪性温,吸汗固表,生疮生肌,气虚不乏。
003.白术性甘温,健脾胃,止泻除湿,亦消痰消肿。
004.茯苓性平,渗湿利窍,白痰涎,红水道。
005. 甘草性甘温,调和诸药,灼烧温中,生泻火。
006.白芍性寒,能纳补,止泻腹痛。虚寒忌服。
007.赤芍性寒,能清热散结,破血通经,产后不宜。
008. 生地微寒,能祛湿清热,骨蒸解乏,散瘀血。
009.地黄性温,补肾血,补髓益精,乌须乌发。
010.麦门甘寒,止渴除烦,健心清肺,去虚热。
011.天门甘寒,肺壮阳,消肺痈,化痰止咳,对气喘热有疗效。
012.黄连性味苦,有清心消肿、清热明目、厚肠止痢的作用。
013. 黄芩苦寒,燥泻肺火,滋清大肠,湿热兼用。
014.黄柏 黄柏性苦寒,降火滋阴,蒸骨湿热,活血止血。
015.栀子性寒,散结除烦,吐衄胃热,泻火小便。
016.连翘苦寒,能消痈毒,聚气凝血,祛湿热。
017. 石膏性大寒,润窍利窍,止渴除烦,治湿热。
018. 贝母性微寒,止咳化痰,肺痹壮阳,散结除烦。
019. 大黄苦寒,积实热,化痰润燥,通便。
020. 柴胡性味苦,能清肝火、寒热交替、疟疾。
021.前胡性微寒,止咳化痰,可除寒热头痛、痞闷。
022. 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沉,止牙痛。
023. 桔梗味苦,治咽喉肿痛,增加载药量,开胸散结。
024. 紫苏叶性辛,疏风散寒,截诸气,消胀满。
025. 麻黄性味辛,解表发汗,身热头痛,散风寒。
026.葛根性味苦,祛风散,温疟止渴解酒。
027. 薄荷性味辛,清头祛风化痰,宜蒸骨。
028.防风,味甘性温,能止眩晕痹痛,使诸风口寂静。
029. 荆芥性味辛,清头行汗,祛风散疮,消淤。
030.细辛辛温,少阴头痛,清窍风湿。
031.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痛,舒筋活血。
032.独居悲欢离合,颈难松,脚湿麻,百风可消。
033. 知母性苦,能去热,骨蒸有汗,止咳化痰。
034.白芷辛温,阳明用于头痛,风热瘙痒,排脓。
035. 川芎温,除头顶,可去寒湿,屏风邪。
036.香附味甘,解郁止痛,调经消积。
037.五药辛温,心腹胀痛,小便频数,畅通。
038、枳实味苦,消食消肿,破积化痰,冲壁。
039. 枳实性温,气促宽肠,气滞胸中,可尝饱满。
040.白寇性辛温,能去瘴气,益气调元,止呕和胃。
041. 青皮苦寒,能攻气滞,破坚平肝,和胃下食。
042.陈皮味甘性温,行气宽膈,叶白和胃,祛痰去白。
043.白术 白术性甘温,健脾燥湿,发汗,去瘴。
044. 厚朴苦温,消肿消胀,利痰行气,其效不缓。
045. 南星性热,能治风痰,跌打强直,惊风止痛。
046.半夏性味辛,健脾燥湿,化痰止痛,止咳止呕。
047.藿香辛温,能止呕,散风散寒,主霍乱。
048.槟榔性味辛,行气杀虫,祛痰利水,去重后重。
049.腹部皮肤微温,可降膈,健胃健脾,消水肿。
050.诸药性味辛,暑涩,霍乱水肿,除烦退热。
051.猪苓性味平和,利水通淋,消肿除湿,过量食用会伤肾。
052.扁豆性微凉,转筋,吐泻,化气,可化酒毒。
053.泽泻苦寒,消肿止渴,除湿通淋,敛阴敛汗。
054.木通性寒,闭小肠热,利窍通经,最能导滞。
055.车前子性寒,目赤目赤,小便通下,大便通下。
056.地骨皮寒,解肌退热,有汗骨蒸,壮阴凉血。
057. 木瓜味酸,脚气湿肿,霍乱筋骨,膝软。
058.胃苓苦温,腰膝冷痛,祛痰固执,祛风湿。
059.牡丹苦寒,破血通经,血有热,无汗。
060.玄参苦寒,清无根火,消肿骨蒸,补肾。
061. 心律失常,味苦,消肿排脓,滋补肝肺,退热散风。
062.丹参性味苦,破滞理经,生机除邪,消带崩。
063. 苦参味苦,痈肿疮疥,血肠风,赤眉麻风。
064. 龙胆苦寒,主治目赤痛,下焦湿肿,肝经热烦。
065. 刺五加皮寒,散痛风痹痛,健走强筋,益精通络。
066.防自气寒,风湿足痛,膀胱积热,祛痈散肿。
067.地榆性寒,血热可用,血痢随崩,金疮止痛。
068、茯苓补心,善定心悸,恍惚健忘,除怒火。
069、远志的温度,能驱心悸,安神定神,令人回味无穷。
070. 酸枣性味酸,能消汗驱烦。嗜睡生用,失眠用炒。
071.菖蒲 菖蒲性温,喜利利,除痹风,音妙。
072.白子味甘,补心益气,敛汗养阳,治心悸。
073. 养血温中,安神益气,治疗遗精,恶心呕吐。
074. 甘松性香,善除口臭,治体香健筋,治腹痛。
075、茴香性温,能止疝气、腹痛腰痛、暖胃。
076、八角味辛,治疝气、脚气、膀胱肿痛、止呕开胃。
077. 干姜性味辛,解风寒,苦寒,尤以虚热为主。
078. 附子辛热,房事不守,四肢冰凉,有助回阳。
079.川乌甚热,风入骨,湿寒痛,破积之物。
080. 木香微温,散滞和胃,理百风,行肝宣肺。
081. 沉香下气暖胃辟邪,通天,益气卫。
082、丁香性辛、热,能散寒反胃、腹痛、温胃。
083. 砂仁辛温,养胃食之,止痛安胎,行经破滞。
084. 松香辛,除消肿食,祛痰止咳,能祛邪。
085.肉桂性辛热,善疏通经络,腹痛散寒,温补可得。
086. 桂枝小梗绕臂,行汗舒筋,治手足麻木。
087.乌郁辛热,能调心腹疝气、寒痛,酸水能治之。
088.延胡温,心腹痛,行经活血,下坠崩漏。
089.薏米性味甘,专用于祛湿、痹证、肺痹、肺阳萎。
090.肉豆蔻辛温,脾胃虚寒,泻不尽。
091.草匪性辛温,治寒胃痛吐,空腹可食。
092.诃子味苦,涩肠,止痢,咳痰喘,降火敛肺。
093. 草果性味辛,消食消肿,断疟祛痰,消瘟防瘴。
094.常山苦寒,断疟化痰,散伤寒,能消水肿。
095. 高良姜性热,下气宽和,筋脉霍乱,酒食能行。
096. 山楂味甘,去肉,治疝气疮疡,消肿健胃。
097. 神曲性味甘,开胃健食,化滞化痰,理中下气。
098.麦芽味甘性温,能消食食,胀心腹,活血散滞。
099. 紫苏性味辛,祛痰行气,止咳平喘,润心肺。
100.白节子性辛,专化痰,疟疾蒸阻,服之可安。
101、甘遂性味甘寒,解表化痰,使面肿化痰,利水镇静。
102、大戟甘寒,利水通便,固腹胀,其功暗淡。
103. 元川香性寒,味苦,能消肿固谷,利水渗湿,止咳化痰。
104. 疫霉 辛、甘,红白不同,红的祛风,白的利水气。
105、海藻性咸寒,祛疮止痛,消肿胀破,利水止痛。
106、牵牛花苦寒,利水消肿,散结散结。
107. 听理辛劳,利水消肿,化痰止咳,治气喘肺痈。
108、曲脉辛寒,专治淋病,能安胎,通经,速效。
109. 三棱性味苦,行血去瘾,气滞痛者,虚者忌服。
110、五苓味甘,血痢腹痛,煎食止血,生活血。
111、郁金性温味苦,善解痴、止渴散瘀,最宜通经。
112、干漆辛温,通经破腹,驱虫杀虫,功如奔马。
113、蒲黄性味甘,散瘀止崩,养血必炒,破血生用。
114、蓝宝石性味甘咸,可止血、产后调经,亦可治跌打。
115、桃仁味甘性寒,能润大肠,通经破瘀,使血瘀者有味。
116、郁金性味辛,消痈破血,止腹痛,行气最快。
117、郁金性味苦,破血生肌,血滴血,行滞止滞。
118、金银花味甘,无治痈肿之效。
119、露露性温,祛邪祛疮,养血排脓,生肌增肌。
120、藜芦味苦,治疮疡瘙痒,白斑头疮,明目。
121、白芨性味苦,功用收敛消肿止痛,手术最佳。
122.蛇床子性硬,性温适中,生疮疥,散瘀祛风。
123、天麻性味辛,可驱眩晕、小儿抽风、瘫痪。
124. 白附辛温,治百病,血痹风疮,中风化痰。
125、全蝎性味辛,祛风化痰,口歪目,风癫抽风。
126. 蝉蜕甘平,祛风定惊,杀疔积热,散瘀入目。
127.蚕味咸,诸风癫痫,湿痰咽喉肿痛,疮疤肿痛。
128、蜈蚣性味辛,蛇毒毒,定惊散邪,安胎散瘀。
129、木龟性甘寒,能逐疮、乳痹、腰痛、消肿最快。
130、荨麻味咸苦,惊厥癫痫,牙痛肿毒,倦怠肺痈。
131. 花蛇性温而有毒,痹而歪,疾而结痂而狂风,诸毒皆善。
132、蛇蜕邪,能去痈疽、肠痔、毒毒、抽风、癫痫抽风。
133、槐花味苦,痔疮肠风,大肠热痢,杀蛔虫。
134. 舒泥子欣,能去疮毒,能祛湿疹、风热、咽喉肿痛。
135、茵陈性味苦,退黄退黄,利湿利水,清热凉凉。
136. 红花性辛温,最宜散瘀清热,多可通经,少则养血。
137、牡荆苦,可治头痛,拘挛湿痹,可去泪。
138、豆苓性苦寒,能熏痔疮,平喘化痰,肺热久咳。
139、百合味甘,宁心安胆,止咳去浮,食可祛痈疽。
140、龙胆性微寒,去湿筋骨,四肢关节疼痛,气血蒸骨。
141. 紫苑苦辛,化痰喘咳,肺痈吐脓,寒热兼用。
142、花甘温,调肺化痰,止肺痈肿咳喘,除烦烦。
143、金波草性寒,化痰止咳,明目祛风,尤其利水。
144、桑皮性味甘辛,止咳平喘,宣肺火之邪,功用甚多。
145、杏仁性温味苦,风寒喘咳,大肠闭塞,食之不易。
146、乌梅性温,敛肺气,止渴生津,善于清热。
147、瓜蒌仁寒,宁咳化痰,伤寒平胸,止渴除烦。
148. 迷蒙化肝明目,防眩目,速效。
149. 菊花性味甘,清热祛风,头晕眼目,善流泪。
150、木贼味甘,益肝利湿,能行经消积。
151、决明子性味甘,能疏肝解热,眼痛止泪,尚止鼻血。
152、犀角性酸寒,解毒辟邪,清热止血,毒蛇消肿。
153、羚羊角性寒,明目清肝,解惊毒,安神。
154、龟甲味甘,滋阴补肾,行瘀生筋,炖颅更入药。
155.龟壳平,劳咳蒸骨,散瘀消肿,消痞崩。
156、海蛤味咸,清热化痰,止胸痛水肿,软硬疙瘩。
157. 寄生于桑葚,风湿腰痛,安胎崩漏,亦用于疮疡。
158、麻味甘,生乳,润肠通结,小水即可。
159. 山豆根苦,治咽喉肿痛,治蛇虫伤,可急用。
160. 益母草甘草,主要用于女性,用于产后产前,生胎破血。
161. 紫草苦寒,能开九窍,利尿消肿,对痤疮最要。
162. 大蠊性味酸,调经止痛,可用于血崩泄泻。
163.地肤性寒,去膀胱热,皮肤止痒,除湿极快。
164. 苦楝性寒,能驱虫止痛,清积滞。
165. 黄瓜味苦,崩痢,肠风痔疮,湿涩精。
166. 紫茎甘苦,能消痈肿肿毒,拍伤肢肿。
167、牙皂性味辛,清关利窍,敷之消肿止痛,吐风化痰妙。
168、柳絮性味辛,辟邪杀虫,痔疮、痈疽、癣疥、化食去风。
169、雷丸性味苦,善杀虫、癫痫、蛊毒,治小儿有效。
170、亚麻子味甘,消肿毒疮,煮食补虚损,强筋骨。
171. 苍耳子苦,疥疮细疮,祛风湿痹,痒难忍。
172、败仁味甘,风胀烂弦,胬肉热胀,泪即愈。
173. 青蒿子苦,肝热有毒,赤瘴发作,可服青盲。
174. 固精草心常用于牙痛、口疮、眼疮。
175、白薇重寒,治风疟,不识人事,不堪鬼邪。
176. 白蝎子性微寒,小儿疟疾癫痫,外阴肿痛,疔疮痛者均可食。
177. 青蒿性寒,小儿大便煮膏,虚寒盗汗,蒸劳去骨。
178. 中药味甘,散瘀止吐,去热。
179、大小蓟苦,消肿破血,吐鼻血咳涎,饮崩。
180、枇杷叶苦,治肺,吐浊不尽,故解酒。
181. 木露大寒,口齿医,瘰疬可治,心烦可解。
182.射干味苦,散瘀通经,咽喉肿痛口臭,痈肿有毒。
183. 鬼箭羽味苦,通经安胎,杀虫去结,辟邪辟妖。
184. 夏枯草性苦,瘰疬及瘿瘤,破病散滞,可治湿毒。
185. 卷柏性味苦,可引起血瘀于腹,风眩目泄,驱鬼退热。
186、马鞭性味甘,活血通经,消脘痞满,服之最见效。
187、鹤虱味苦,杀虫逐毒,心腹患痛,蛔虫可追。
188. 白头翁性温,解表行血,痈肿疮疝,止痛。
189.旱莲草甘草须乌发,可止赤痢,断血行。
190.刺骨辛劳,疔疮痈肿毒疮疮毒蛇。
191. 玉皮味甘,清水止淋,益关节,消肿止痛。
192. 钩藤性微寒,治小儿惊厥,癫痫,手足结块,口目抽搐。
193、诸药性味甘,逐风除湿,明耳明目,乌须乌发。
194. 葵花味甘,有二泻之功。若以赤治赤,则白与白同。
195. 厚朴味辛,鼻塞流涕,香臭不闻,入窍剂。
196. 遂子心,邪疮毒,通经散积,不宜过多。
197、海桐皮性苦,治霍乱、久痢、疳积、疥疮、牙痛也。
198.石楠藤心,肾衰足弱,风湿痹痛,可入妙药。
199、鬼臼有毒,能辟瘟疫。
200. 大清气寒,伤寒黄汗,黄疸,时疫宜服。
201. 扁柏叶味苦,吐血止痢,能生男眉毛,除湿剂。
202. 槐果味苦,阴痹湿痒,痔疮肿痛,极度流涎。
203. 瓦楞子味咸,女子血块,男子痰瘾,可治其症。
204. 棕子性苦,禁泄涩痢,可治泄泻、崩漏、肠风。
205、冬瓜子性寒,滑胎易产,消食利小便,善哺乳。
206. 淫羊藿性辛,养阴升阳,强筋健骨,益智强身。
207. 松香味甘,滋阴补阳,祛风定脏,膏敷疮口。
208.覆盆子味甘,伤肾精竭,乌须明目,补益续用。
209. 合欢味甘,益人意志,宁脏明目,心情舒畅。
210. 金樱桃果实甘,夜精滑,不遗尿,杀白虫。
211.除湿味甘,强筋明目,益气补虚,可入药治疗壮阳。
212. 郁利仁酸,破血润燥,消肿通便,清格导。
213. 五倍子味苦,益血生精,染发上品,止痢极效。
214. 空青气寒,治目通灵,青盲红肿,去暗归明。
215、阿弥陀佛僧贤,止痢疾痔,能去白斑,治疮毒。
216、伏龙肝温,治疫安胎,吐气止咳,烦。
217. 酸橙味辛、烈、有毒。
218、穿山甲毒,痔疮恶疮,哺乳肿痛,鬼物潜伏。
219、蚯蚓感冒,伤寒发热野言,立时反应。
220.蜘蛛风寒,狐疝偏痛,毒蛇咬伤,敷消肿。
221、蟾蜍性凉,杀疳积,能治瘟疫,能治疮毒。
222、刺猬皮苦,主治大夫五痔,外阴肿痛,能开胃。
223、壁虎性味咸,可祛肺阳痿、血咳、尸倦、邪气。
224.蝼蛄味咸,治水肿,上下左右,效不跟。
225、蜗牛味咸,口眼歪斜,抽搐,癫痫,脱肛,用盐治。
226、桑葚带鱼咸,浊精浸,止疝气腰痛,无所不漏。
227.田螺性寒,利小便,消肿清热,醒酒。
228. 象牙使空气平静,碎屑刺激喉咙,能通小便,能治疗疮疡。
229. 水蛭味咸,散瘀固结,通经安胎,疗伤。
230. 干贝味咸,舒筋散结,利水消肿,明目。
231、凉拌蛤蜊肉能止渴,解酒毒,开胃。
232. 海粉味咸,治顽痰,妇人白带,咸能软坚。
233. 石蟹味咸,消肿明目,化痰消肿毒,生降。
234. 海参、章鱼性咸,渗出红白,可得腹部肿块,抽搐,阴部肿胀。
235. 无名异甘,金疮破,散瘀止痛,生肌。
236. 青石性寒,硝化煅金,降痰消食,玄妙莫测。
237.磁铁有咸味,专杀铁毒。如果误吞了针,系好线后马上就会出来。
238. 花蕊寒,善止百血,金疮血流,产后血冲。
239. 戴者食寒,胎崩,小儿疳积泄泻,怪癫。
240. 丹药味甘,止吐反胃,解鬼疮,安神安神。
241.洋车前子味辛,神志恍惚,宁心醒脑,宁心明目。
242、金片味甘,益气神,安神定惊,和血。
243.枸杞性味甘,酒蒸入药,风寒湿痹,腰膝酸痛。
244. 骨折补温,骨节折断,风雪积痛,最适合破血。
245.茜草味苦,蛊毒吐血,经血,伤虚热。
246.卜子龟,戴于项圈,遇毒发声,杀蛊杀虫。
247. 王补流星,调经引产,祛风痹痛,乳腺炎宜食。
248. 狼毒味辛,破积疔、恶疮、鼠瘘,杀毒鬼精。
249. 藜芦性味辛,对呕吐、润肠泄泻、杀虫消蛊最有效。
250. 蓖麻子辛,吸积滞,敷于上、肠,敷于足生。
251. 胡椒味辛,温中下气,引起外阴疝气、霍乱、痢疾。
252、百部味甘,劳祭骨蒸,杀疳蛔虫,久咳有大效。
253、京墨味辛,吐鼻血,产后崩漏,止血极快。
254、荆条性味苦,善治咳嗽、关节寒热、下肺气。
255. 女贞子苦,乌发乌须,强筋健筋,祛风补虚。
256. 瓜蒂苦寒,善吐痰、消肿、治黄疸。
257. 谷壳性涩,泄利畏咳,劫病如神,杀人如箭。
258、巴豆性辛热,去胃寒积,破病化痰,大有裨益。
259、夜冥沙粪可生死胎、无辜儿、瘰疬。
260、斑蝥有毒,破血通经,疮疡瘰疬,水道能行。
261.蚕沙性温,湿痹癖疹,痹风鸣响,口渴饮用。
262. 黄连性味苦,可用于乏力蒸骨,小儿疳积痢疾,盗汗虚惊。
263、使君甘温,消疳浊,泄泻等虫,总能除。
264、赤石脂温中,保护肠胃,生疮生肌,固精止泻。
265. 青黛性咸寒,能平肝木、惊厥、疳积痢疾,清热解毒。
266、阿胶性甘性温,咳血吐血崩胎,体弱无力者可饮。
267、明矾味酸,化痰解毒,能治多种疾病,难以言表。
268.五苦酸,治牙疳、痔疮、痈肿脓毒,去风热。
269. 玄冥散性辛,能驱鳞散结化痰,治诸热。
270. 通草性味甘,善膀胱消痈肿,平乳。
271. 枸杞性甘温,益精髓,明目祛风,行阴阳。
272、黄精性味甘,能和胃和脏腑,解五乏七伤。此药是大补药。
273、何首乌味甘,精籽满身,乌发秀颜,长生不老。
274. 五味酸温,生津止渴,久咳消倦,金水枯竭。
275、山茱萸性温,涩瘦益髓,肾虚耳鸣,腰膝酸痛。
276.石斛性味甘,能安神,强骨补虚,善散寒痹。
277. 破旧纸温,腰膝酸软,荥阳固井,盐酒炒。
278、山药味甘性温,调脾止泻,补肾补中,能治百虚。
279. 肉苁蓉味甘,补精血。如果突然使用,移动时会变得很滑。
280. 菟丝子甘平,夜行迷魂,腰痛膝冷,增髓强筋。
281.牛膝味苦,除湿阳痿,腰膝酸软,小便淋漓。
282.巴戟天辛甘,大补虚损,遗精,强筋固本。
283.仙茅性味辛,腰痛足痉麻木,劳劳劳损,阳经生起。
284、牡蛎性微寒,收敛止汗,带来虚脱胁痛,祛除旧痰。
285. 苦楝子苦寒,膀胱疝气,燥湿伤寒,利尿剂。
286. 解甘苦,风寒湿痹,腰痛,补精益气。
287.寄生甘苦,腰痛顽痹,筋骨不断,风湿病尤佳。
288. 续断性味辛,接骨续筋,破破烂烂,固遗精。
289. 龙骨味甘,遗精,泄泻,惊风,癫痫,风热。
290. 人发,极速滋阴,吐血头晕,风惊厥热。
291.天灵盖仙,传尸劳祭,温疟血崩,投之而愈。
292、雀蛋气温善助壮阳,能强壮,宜能固。
293、鹿茸性甘温,补气养阴,行精小便血,适用于崩漏。
294.鹿茸胶温,吐血,流血,坠伤,劳祭骨蒸。
295、若补脐脐,滋养元阳,辟邪辟鬼,防劳伤。
296.紫鹤车肝,治诸病疾,劳祭骨蒸,养根。
297. 枫香性辛,为手术、疮毒、牙痛之要药。
298. 檀香味辛,健胃食,霍乱腹痛,辟邪。
299、安息香性辛,辟邪,驱鬼消蛊,能降鬼。
300、肃、相干驱邪杀鬼,毒癫发作,恶梦可生。
321.血干有咸味,跌打损伤,毒疮痈肿,可破血。
322、石钟乳味甘,强气,益气固精,明目延年。
323. 阳气甘,肾气虚,阳痿不起,见效极快。
324. 桑葚味甘,去金石燥热,清热生津,明须发。
325. 蒲公英味苦,能消肿,消结核,可用于食物中毒。
326. 石韦味苦,利膀胱、遗尿淋、背疮。
327. 平藏有苦味、疥疮、瘙痒、痔疮、小儿蛔虫、妇女阴道糜烂。
328.赤煎性味苦,原名定风,杀鬼毒,去疝气,治痈肿。
329. 鸡中金寒,溺水遗精,止痢崩漏,除烦热。
330.鳗鲡鱼味甘,劳祭杀虫,痔、疮、崩病。
331. 螃蟹性味咸,散血通结,益气益精,散结退热。
332.马肉味辛,能强腰健脊。年老而死者,勿食。
333、白鸽肉性平,解百毒,能去疥疮,味胜于猪肉。
334.兔肉性味辛,补中益气,止渴健脾,孕妇忌食。
335、牛肉属地,补脾胃虚弱者,以乳补弱者,善补血。
336. 猪肉味甘,食足补虚,行风化痰,多食肥肉。
337. 羊肉味甘,专用于补虚,开胃补肾,不致阳痿。
338. 公鸡性味甘,行风助火,补虚暖心,亦可致血漏。
339. 鸭肉散寒,补虚劳,利水消肿,止惊厥热。
340、鲤鱼性味甘,和中补虚,调胃食之,止泻止痢。
341、驴肉性微寒,去烦除烦,去久病,去风邪。
342、鳗鱼味甘,养心安神,去胡须之臭,善祛湿风。
343、白鹅肉味甘,补腹脏腑,最易生疮。不治疗慢性病。
344. 狗肉性温,益气壮阳,烘烤止渴,阴虚忌食。
345.甲鱼肉性寒,凉血滋阴。如果你的腹部有一个肿块,你就没有食物。孕妇不宜侵犯。
346.芡实性味甘,益精益气,腰膝酸软皆与湿邪有关。
347. 紫锥菊种子苦,治痢疾,白浊遗精,清心良药。
348、藕性味甘,解酒清热,除烦活血,止呕止血。
349、龙眼味甘,归脾益智,惊则忘,聪明明目。
350、藕味甘,补肾乌发,涩精固髓,悦颜补虚。
351、柿子性寒,能润心肺、止渴化痰、涩肠止痢。
352、石榴皮酸能防精漏,止痢涩肠,尤宜染须。
353、陈仓五谷米,和脾胃,止渴除烦,止泻痢。
354.来复子心,气喘咳嗽,倒贴壁,满满消。
355、芥菜性味辛,祛邪通鼻,能益九窍,多食通气。
356.糖浆味酸,热如茶,除烦消食,止泻极佳。
357、糖性味甘,润肺和心,食多伤齿,湿热生虫。
358. 麦芽糖味甘,和脾润肺,止渴化痰,饱则停食。
359、麻油性寒,善解百毒,能治百病,但功用难尽。
360.银杏果实味甘苦,咳白浊,点茶酒,勿嚼太多。
361、核桃仁味甘,补肾乌发,多食化痰生津之物。
362、梨味甘酸,解酒止渴,止咳化痰,善除烦热。
363.香榧性味甘,主治五痔三毒,不宜过量食用。
364. 竹茹止呕,能散寒散热,胃热咳嗽,失眠。
365. 竹叶味甘,退热安眠,化痰平喘,止渴除烦。
366. 竹沥味甘,消阴虚痰火,发汗热渴,有开锁之功。
367、萝卜味甘,行气消谷,痰瘾咳嗽,面毒解毒。
368. 菌草味甘,有降水作用。炎闭淋淋,肿胀为最。
369.艾叶文屏,辟邪驱鬼,出血保胎,心痛即愈。
370、绿豆性寒,能解百毒,止渴除烦,百热同服。
371、花椒性辛热,辟邪散寒,明目杀虫,温而不烈。
372. 胡椒性味辛,性寒、痛于心腹,下温性温适中,可用滚揉。
373. 十米甘平入药煮食,益气补中,润燥解毒。
374.马齿苋性寒,绿盲白星云,利杀虫,治痈肿咸。
375.大葱性白,辛温,致汗出伤寒头痛肿痛。
376.香菜性味辛,上止头痛,内消谷粒,生疮。
377、韭菜性味辛温,去胃热,取汁散瘀,安神。
378、大蒜辛温,化肉消谷,解毒败痈,常伤目。
379. 盐味咸,能吐痰,心腹痛,过多伤颜。
380. 茶性苦,消暑止渴。
381. 酒行血脉,散忧兴喜。少饮健心,多饮伤命。
382. 醋消肿解毒,去积瘕,治产后疮毒,血眩晕。
383. 乌梅性味酸,除烦止渴,止咳,止热,霍乱疟疾。
384. 黄豆性寒,能除烦,伤寒头痛,治瘴气。
385、莲子味甘,健脾胃,止泻固精,清心益气。
386、大枣性味甘,调和百药,益气健脾,饱则止嚼。
387. 人乳味甘,滋阴益阳,美容明目,是长生不老药。
388. 小儿便便味凉,胜血瘀虚脱骨蒸,热咳尤佳。
389、生姜性温,通畅清,化痰止咳,开胃。
390. 药材共四百种,炼制各不相同。
391.生熟久,烤烤。
392.唐婉高散,各有疲乏,
393. 正确使用是好的工作。
394.云林阁阔,你可以培养萌萌,
395.略呈大纲,待明公。
396、利甲斩,利世无穷。
397. 各种药性各有千秋阴汗,
398. 温凉寒热,滋补泻宜。
399.君臣辅使,施于心,
400. 反之,畏恶而见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