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汗 001.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001.人参味甘,补元气,止渴生津阴汗,调节营养保健。

002.黄芪性温,吸汗固表,生疮生肌,气虚不乏。

003.白术性甘温,健脾胃,止泻除湿,亦消痰消肿。

004.茯苓性平,渗湿利窍,白痰涎,红水道。

005. 甘草性甘温,调和诸药,灼烧温中,生泻火。

006.白芍性寒,能纳补,止泻腹痛。虚寒忌服。

007.赤芍性寒,能清热散结,破血通经,产后不宜。

008. 生地微寒,能祛湿清热,骨蒸解乏,散瘀血。

009.地黄性温,补肾血,补髓益精,乌须乌发。

010.麦门甘寒,止渴除烦,健心清肺,去虚热。

011.天门甘寒,肺壮阳,消肺痈,化痰止咳,对气喘热有疗效。

012.黄连性味苦,有清心消肿、清热明目、厚肠止痢的作用。

013. 黄芩苦寒,燥泻肺火,滋清大肠,湿热兼用。

014.黄柏 黄柏性苦寒,降火滋阴,蒸骨湿热,活血止血。

015.栀子性寒,散结除烦,吐衄胃热,泻火小便。

016.连翘苦寒,能消痈毒,聚气凝血,祛湿热。

017. 石膏性大寒,润窍利窍,止渴除烦,治湿热。

018. 贝母性微寒,止咳化痰,肺痹壮阳,散结除烦。

019. 大黄苦寒,积实热,化痰润燥,通便。

020. 柴胡性味苦,能清肝火、寒热交替、疟疾。

021.前胡性微寒,​​止咳化痰,可除寒热头痛、痞闷。

022. 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沉,止牙痛。

023. 桔梗味苦,治咽喉肿痛,增加载药量,开胸散结。

024. 紫苏叶性辛,疏风散寒,截诸气,消胀满。

025. 麻黄性味辛,解表发汗,身热头痛,散风寒。

026.葛根性味苦,祛风散,温疟止渴解酒。

027. 薄荷性味辛,清头祛风化痰,宜蒸骨。

028.防风,味甘性温,能止眩晕痹痛,使诸风口寂静。

029. 荆芥性味辛,清头行汗,祛风散疮,消淤。

030.细辛辛温,少阴头痛,清窍风湿。

031.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痛,舒筋活血。

032.独居悲欢离合,颈难松,脚湿麻,百风可消。

033. 知母性苦,能去热,骨蒸有汗,止咳化痰。

034.白芷辛温,阳明用于头痛,风热瘙痒,排脓。

035. 川芎温,除头顶,可去寒湿,屏风邪。

036.香附味甘,解郁止痛,调经消积。

037.五药辛温,心腹胀痛,小便频数,畅通。

038、枳实味苦,消食消肿,破积化痰,冲壁。

039. 枳实性温,气促宽肠,气滞胸中,可尝饱满。

040.白寇性辛温,能去瘴气,益气调元,止呕和胃。

041. 青皮苦寒,能攻气滞,破坚平肝,和胃下食。

042.陈皮味甘性温,行气宽膈,叶白和胃,祛痰去白。

043.白术 白术性甘温,健脾燥湿,发汗,去瘴。

044. 厚朴苦温,消肿消胀,利痰行气,其效不缓。

045. 南星性热,能治风痰,跌打强直,惊风止痛。

046.半夏性味辛,健脾燥湿,化痰止痛,止咳止呕。

047.藿香辛温,能止呕,散风散寒,主霍乱。

048.槟榔性味辛,行气杀虫,祛痰利水,去重后重。

049.腹部皮肤微温,可降膈,健胃健脾,消水肿。

050.诸药性味辛,暑涩,霍乱水肿,除烦退热。

051.猪苓性味平和,利水通淋,消肿除湿,过量食用会伤肾。

052.扁豆性微凉,转筋,吐泻,化气,可化酒毒。

053.泽泻苦寒,消肿止渴,除湿通淋,敛阴敛汗。

054.木通性寒,闭小肠热,利窍通经,最能导滞。

055.车前子性寒,目赤目赤,小便通下,大便通下。

056.地骨皮寒,解肌退热,有汗骨蒸,壮阴凉血。

057. 木瓜味酸,脚气湿肿,霍乱筋骨,膝软。

058.胃苓苦温,腰膝冷痛,祛痰固执,祛风湿。

059.牡丹苦寒,破血通经,血有热,无汗。

060.玄参苦寒,清无根火,消肿骨蒸,补肾。

061. 心律失常,味苦,消肿排脓,滋补肝肺,退热散风。

062.丹参性味苦,破滞理经,生机除邪,消带崩。

063. 苦参味苦,痈肿疮疥,血肠风,赤眉麻风。

064. 龙胆苦寒,主治目赤痛,下焦湿肿,肝经热烦。

065. 刺五加皮寒,散痛风痹痛,健走强筋,益精通络。

066.防自气寒,风湿足痛,膀胱积热,祛痈散肿。

067.地榆性寒,血热可用,血痢随崩,金疮止痛。

068、茯苓补心,善定心悸,恍惚健忘,除怒火。

069、远志的温度,能驱心悸,安神定神,令人回味无穷。

070. 酸枣性味酸,能消汗驱烦。嗜睡生用,失眠用炒。

071.菖蒲 菖蒲性温,喜利利,除痹风,音妙。

072.白子味甘,补心益气,敛汗养阳,治心悸。

073. 养血温中,安神益气,治疗遗精,恶心呕吐。

074. 甘松性香,善除口臭,治体香健筋,治腹痛。

075、茴香性温,能止疝气、腹痛腰痛、暖胃。

076、八角味辛,治疝气、脚气、膀胱肿痛、止呕开胃。

077. 干姜性味辛,解风寒,苦寒,尤以虚热为主。

078. 附子辛热,房事不守,四肢冰凉,有助回阳。

079.川乌甚热,风入骨,湿寒痛,破积之物。

080. 木香微温,散滞和胃,理百风,行肝宣肺。

081. 沉香下气暖胃辟邪,通天,益气卫。

082、丁香性辛、热,能散寒反胃、腹痛、温胃。

083. 砂仁辛温,养胃食之,止痛安胎,行经破滞。

084. 松香辛,除消肿食,祛痰止咳,能祛邪。

085.肉桂性辛热,善疏通经络,腹痛散寒,温补可得。

086. 桂枝小梗绕臂,行汗舒筋,治手足麻木。

087.乌郁辛热,能调心腹疝气、寒痛,酸水能治之。

088.延胡温,心腹痛,行经活血,下坠崩漏。

089.薏米性味甘,专用于祛湿、痹证、肺痹、肺阳萎。

090.肉豆蔻辛温,脾胃虚寒,泻不尽。

091.草匪性辛温,治寒胃痛吐,空腹可食。

092.诃子味苦,涩肠,止痢,咳痰喘,降火敛肺。

093. 草果性味辛,消食消肿,断疟祛痰,消瘟防瘴。

094.常山苦寒,断疟化痰,散伤寒,能消水肿。

095. 高良姜性热,下气宽和,筋脉霍乱,酒食能行。

096. 山楂味甘,去肉,治疝气疮疡,消肿健胃。

097. 神曲性味甘,开胃健食,化滞化痰,理中下气。

098.麦芽味甘性温,能消食食,胀心腹,活血散滞。

099. 紫苏性味辛,祛痰行气,止咳平喘,润心肺。

100.白节子性辛,专化痰,疟疾蒸阻,服之可安。

101、甘遂性味甘寒,解表化痰,使面肿化痰,利水镇静。

102、大戟甘寒,利水通便,固腹胀,其功暗淡。

103. 元川香性寒,味苦,能消肿固谷,利水渗湿,止咳化痰。

104. 疫霉 辛、甘,红白不同,红的祛风,白的利水气。

105、海藻性咸寒,祛疮止痛,消肿胀破,利水止痛。

106、牵牛花苦寒,利水消肿,散结散结。

107. 听理辛劳,利水消肿,化痰止咳,治气喘肺痈。

108、曲脉辛寒,专治淋病,能安胎,通经,速效。

109. 三棱性味苦,行血去瘾,气滞痛者,虚者忌服。

110、五苓味甘,血痢腹痛,煎食止血,生活血。

111、郁金性温味苦,善解痴、止渴散瘀,最宜通经。

112、干漆辛温,通经破腹,驱虫杀虫,功如奔马。

113、蒲黄性味甘,散瘀止崩,养血必炒,破血生用。

114、蓝宝石性味甘咸,可止血、产后调经,亦可治跌打。

115、桃仁味甘性寒,能润大肠,通经破瘀,使血瘀者有味。

116、郁金性味辛,消痈破血,止腹痛,行气最快。

117、郁金性味苦,破血生肌,血滴血,行滞止滞。

118、金银花味甘,无治痈肿之效。

119、露露性温,祛邪祛疮,养血排脓,生肌增肌。

120、藜芦味苦,治疮疡瘙痒,白斑头疮,明目。

121、白芨性味苦,功用收敛消肿止痛,手术最佳。

122.蛇床子性硬,性温适中,生疮疥,散瘀祛风。

123、天麻性味辛,可驱眩晕、小儿抽风、瘫痪。

124. 白附辛温,治百病,血痹风疮,中风化痰。

125、全蝎性味辛,祛风化痰,口歪目,风癫抽风。

126. 蝉蜕甘平,祛风定惊,杀疔积热,散瘀入目。

127.蚕味咸,诸风癫痫,湿痰咽喉肿痛,疮疤肿痛。

128、蜈蚣性味辛,蛇毒毒,定惊散邪,安胎散瘀。

129、木龟性甘寒,能逐疮、乳痹、腰痛、消肿最快。

130、荨麻味咸苦,惊厥癫痫,牙痛肿毒,倦怠肺痈。

131. 花蛇性温而有毒,痹而歪,疾而结痂而狂风,诸毒皆善。

132、蛇蜕邪,能去痈疽、肠痔、毒毒、抽风、癫痫抽风。

133、槐花味苦,痔疮肠风,大肠热痢,杀蛔虫。

134. 舒泥子欣,能去疮毒,能祛湿疹、风热、咽喉肿痛。

135、茵陈性味苦,退黄退黄,利湿利水,清热凉凉。

136. 红花性辛温,最宜散瘀清热,多可通经,少则养血。

137、牡荆苦,可治头痛,拘挛湿痹,可去泪。

138、豆苓性苦寒,能熏痔疮,平喘化痰,肺热久咳。

139、百合味甘,宁心安胆,止咳去浮,食可祛痈疽。

140、龙胆性微寒,去湿筋骨,四肢关节疼痛,气血蒸骨。

141. 紫苑苦辛,化痰喘咳,肺痈吐脓,寒热兼用。

142、花甘温,调肺化痰,止肺痈肿咳喘,除烦烦。

143、金波草性寒,化痰止咳,明目祛风,尤其利水。

144、桑皮性味甘辛,止咳平喘,宣肺火之邪,功用甚多。

145、杏仁性温味苦,风寒喘咳,大肠闭塞,食之不易。

146、乌梅性温,敛肺气,止渴生津,善于清热。

147、瓜蒌仁寒,宁咳化痰,伤寒平胸,止渴除烦。

148. 迷蒙化肝明目,防眩目,速效。

149. 菊花性味甘,清热祛风,头晕眼目,善流泪。

150、木贼味甘,益肝利湿,能行经消积。

151、决明子性味甘,能疏肝解热,眼痛止泪,尚止鼻血。

152、犀角性酸寒,解毒辟邪,清热止血,毒蛇消肿。

153、羚羊角性寒,明目清肝,解惊毒,安神。

154、龟甲味甘,滋阴补肾,行瘀生筋,炖颅更入药。

155.龟壳平,劳咳蒸骨,散瘀消肿,消痞崩。

156、海蛤味咸,清热化痰,止胸痛水肿,软硬疙瘩。

157. 寄生于桑葚,风湿腰痛,安胎崩漏,亦用于疮疡。

158、麻味甘,生乳,润肠通结,小水即可。

159. 山豆根苦,治咽喉肿痛,治蛇虫伤,可急用。

160. 益母草甘草,主要用于女性,用于产后产前,生胎破血。

161. 紫草苦寒,能开九窍,利尿消肿,对痤疮最要。

162. 大蠊性味酸,调经止痛,可用于血崩泄泻。

163.地肤性寒,去膀胱热,皮肤止痒,除湿极快。

164. 苦楝性寒,能驱虫止痛,清积滞。

165. 黄瓜味苦,崩痢,肠风痔疮,湿涩精。

166. 紫茎甘苦,能消痈肿肿毒,拍伤肢肿。

167、牙皂性味辛,清关利窍,敷之消肿止痛,吐风化痰妙。

168、柳絮性味辛,辟邪杀虫,痔疮、痈疽、癣疥、化食去风。

169、雷丸性味苦,善杀虫、癫痫、蛊毒,治小儿有效。

170、亚麻子味甘,消肿毒疮,煮食补虚损,强筋骨。

171. 苍耳子苦,疥疮细疮,祛风湿痹,痒难忍。

172、败仁味甘,风胀烂弦,胬肉热胀,泪即愈。

173. 青蒿子苦,肝热有毒,赤瘴发作,可服青盲。

174. 固精草心常用于牙痛、口疮、眼疮。

175、白薇重寒,治风疟,不识人事,不堪鬼邪。

176. 白蝎子性微寒,小儿疟疾癫痫,外阴肿痛,疔疮痛者均可食。

177. 青蒿性寒,小儿大便煮膏,虚寒盗汗,蒸劳去骨。

178. 中药味甘,散瘀止吐,去热。

179、大小蓟苦,消肿破血,吐鼻血咳涎,饮崩。

180、枇杷叶苦,治肺,吐浊不尽,故解酒。

181. 木露大寒,口齿医,瘰疬可治,心烦可解。

182.射干味苦,散瘀通经,咽喉肿痛口臭,痈肿有毒。

183. 鬼箭羽味苦,通经安胎,杀虫去结,辟邪辟妖。

184. 夏枯草性苦,瘰疬及瘿瘤,破病散滞,可治湿毒。

185. 卷柏性味苦,可引起血瘀于腹,风眩目泄,驱鬼退热。

186、马鞭性味甘,活血通经,消脘痞满,服之最见效。

187、鹤虱味苦,杀虫逐毒,心腹患痛,蛔虫可追。

188. 白头翁性温,解表行血,痈肿疮疝,止痛。

189.旱莲草甘草须乌发,可止赤痢,断血行。

190.刺骨辛劳,疔疮痈肿毒疮疮毒蛇。

憋汗 汗 大汗 狂汗 汗如雨下 瀑布汗 成吉思汗_阴汗_汗 狂汗 瀑布汗

191. 玉皮味甘,清水止淋,益关节,消肿止痛。

192. 钩藤性微寒,治小儿惊厥,癫痫,手足结块,口目抽搐。

193、诸药性味甘,逐风除湿,明耳明目,乌须乌发。

194. 葵花味甘,有二泻之功。若以赤治赤,则白与白同。

195. 厚朴味辛,鼻塞流涕,香臭不闻,入窍剂。

196. 遂子心,邪疮毒,通经散积,不宜过多。

197、海桐皮性苦,治霍乱、久痢、疳积、疥疮、牙痛也。

198.石楠藤心,肾衰足弱,风湿痹痛,可入妙药。

199、鬼臼有毒,能辟瘟疫。

200. 大清气寒,伤寒黄汗,黄疸,时疫宜服。

201. 扁柏叶味苦,吐血止痢,能生男眉毛,除湿剂。

202. 槐果味苦,阴痹湿痒,痔疮肿痛,极度流涎。

203. 瓦楞子味咸,女子血块,男子痰瘾,可治其症。

204. 棕子性苦,禁泄涩痢,可治泄泻、崩漏、肠风。

205、冬瓜子性寒,滑胎易产,消食利小便,善哺乳。

206. 淫羊藿性辛,养阴升阳,强筋健骨,益智强身。

207. 松香味甘,滋阴补阳,祛风定脏,膏敷疮口。

208.覆盆子味甘,伤肾精竭,乌须明目,补益续用。

209. 合欢味甘,益人意志,宁脏明目,心情舒畅。

210. 金樱桃果实甘,夜精滑,不遗尿,杀白虫。

211.除湿味甘,强筋明目,益气补虚,可入药治疗壮阳。

212. 郁利仁酸,破血润燥,消肿通便,清格导。

213. 五倍子味苦,益血生精,染发上品,止痢极效。

214. 空青气寒,治目通灵,青盲红肿,去暗归明。

215、阿弥陀佛僧贤,止痢疾痔,能去白斑,治疮毒。

216、伏龙肝温,治疫安胎,吐气止咳,烦。

217. 酸橙味辛、烈、有毒。

218、穿山甲毒,痔疮恶疮,哺乳肿痛,鬼物潜伏。

219、蚯蚓感冒,伤寒发热野言,立时反应。

220.蜘蛛风寒,狐疝偏痛,毒蛇咬伤,敷消肿。

221、蟾蜍性凉,杀疳积,能治瘟疫,能治疮毒。

222、刺猬皮苦,主治大夫五痔,外阴肿痛,能开胃。

223、壁虎性味咸,可祛肺阳痿、血咳、尸倦、邪气。

224.蝼蛄味咸,治水肿,上下左右,效不跟。

225、蜗牛味咸,口眼歪斜,抽搐,癫痫,脱肛,用盐治。

226、桑葚带鱼咸,浊精浸,止疝气腰痛,无所不漏。

227.田螺性寒,利小便,消肿清热,醒酒。

228. 象牙使空气平静,碎屑刺激喉咙,能通小便,能治疗疮疡。

229. 水蛭味咸,散瘀固结,通经安胎,疗伤。

230. 干贝味咸,舒筋散结,利水消肿,明目。

231、凉拌蛤蜊肉能止渴,解酒毒,开胃。

232. 海粉味咸,治顽痰,妇人白带,咸能软坚。

233. 石蟹味咸,消肿明目,化痰消肿毒,生降。

234. 海参、章鱼性咸,渗出红白,可得腹部肿块,抽搐,阴部肿胀。

235. 无名异甘,金疮破,散瘀止痛,生肌。

236. 青石性寒,硝化煅金,降痰消食,玄妙莫测。

237.磁铁有咸味,专杀铁毒。如果误吞了针,系好线后马上就会出来。

238. 花蕊寒,善止百血,金疮血流,产后血冲。

239. 戴者食寒,胎崩,小儿疳积泄泻,怪癫。

240. 丹药味甘,止吐反胃,解鬼疮,安神安神。

241.洋车前子味辛,神志恍惚,宁心醒脑,宁心明目。

242、金片味甘,益气神,安神定惊,和血。

243.枸杞性味甘,酒蒸入药,风寒湿痹,腰膝酸痛。

244. 骨折补温,骨节折断,风雪积痛,最适合破血。

245.茜草味苦,蛊毒吐血,经血,伤虚热。

246.卜子龟,戴于项圈,遇毒发声,杀蛊杀虫。

247. 王补流星,调经引产,祛风痹痛,乳腺炎宜食。

248. 狼毒味辛,破积疔、恶疮、鼠瘘,杀毒鬼精。

249. 藜芦性味辛,对呕吐、润肠泄泻、杀虫消蛊最有效。

250. 蓖麻子辛,吸积滞,敷于上、肠,敷于足生。

251. 胡椒味辛,温中下气,引起外阴疝气、霍乱、痢疾。

252、百部味甘,劳祭骨蒸,杀疳蛔虫,久咳有大效。

253、京墨味辛,吐鼻血,产后崩漏,止血极快。

254、荆条性味苦,善治咳嗽、关节寒热、下肺气。

255. 女贞子苦,乌发乌须,强筋健筋,祛风补虚。

256. 瓜蒂苦寒,善吐痰、消肿、治黄疸。

257. 谷壳性涩,泄利畏咳,劫病如神,杀人如箭。

258、巴豆性辛热,去胃寒积,破病化痰,大有裨益。

259、夜冥沙粪可生死胎、无辜儿、瘰疬。

260、斑蝥有毒,破血通经,疮疡瘰疬,水道能行。

261.蚕沙性温,湿痹癖疹,痹风鸣响,口渴饮用。

262. 黄连性味苦,可用于乏力蒸骨,小儿疳积痢疾,盗汗虚惊。

263、使君甘温,消疳浊,泄泻等虫,总能除。

264、赤石脂温中,保护肠胃,生疮生肌,固精止泻。

265. 青黛性咸寒,能平肝木、惊厥、疳积痢疾,清热解毒。

266、阿胶性甘性温,咳血吐血崩胎,体弱无力者可饮。

267、明矾味酸,化痰解毒,能治多种疾病,难以言表。

268.五苦酸,治牙疳、痔疮、痈肿脓毒,去风热。

269. 玄冥散性辛,能驱鳞散结化痰,治诸热。

270. 通草性味甘,善膀胱消痈肿,平乳。

271. 枸杞性甘温,益精髓,明目祛风,行阴阳。

272、黄精性味甘,能和胃和脏腑,解五乏七伤。此药是大补药。

273、何首乌味甘,精籽满身,乌发秀颜,长生不老。

274. 五味酸温,生津止渴,久咳消倦,金水枯竭。

275、山茱萸性温,涩瘦益髓,肾虚耳鸣,腰膝酸痛。

276.石斛性味甘,能安神,强骨补虚,善散寒痹。

277. 破旧纸温,腰膝酸软,荥阳固井,盐酒炒。

278、山药味甘性温,调脾止泻,补肾补中,能治百虚。

279. 肉苁蓉味甘,补精血。如果突然使用,移动时会变得很滑。

280. 菟丝子甘平,夜行迷魂,腰痛膝冷,增髓强筋。

281.牛膝味苦,除湿阳痿,腰膝酸软,小便淋漓。

282.巴戟天辛甘,大补虚损,遗精,强筋固本。

283.仙茅性味辛,腰痛足痉麻木,劳劳劳损,阳经生起。

284、牡蛎性微寒,收敛止汗,带来虚脱胁痛,祛除旧痰。

285. 苦楝子苦寒,膀胱疝气,燥湿伤寒,利尿剂。

286. 解甘苦,风寒湿痹,腰痛,补精益气。

287.寄生甘苦,腰痛顽痹,筋骨不断,风湿病尤佳。

288. 续断性味辛,接骨续筋,破破烂烂,固遗精。

289. 龙骨味甘,遗精,泄泻,惊风,癫痫,风热。

290. 人发,极速滋阴,吐血头晕,风惊厥热。

291.天灵盖仙,传尸劳祭,温疟血崩,投之而愈。

292、雀蛋气温善助壮阳,能强壮,宜能固。

293、鹿茸性甘温,补气养阴,行精小便血,适用于崩漏。

294.鹿茸胶温,吐血,流血,坠伤,劳祭骨蒸。

295、若补脐脐,滋养元阳,辟邪辟鬼,防劳伤。

296.紫鹤车肝,治诸病疾,劳祭骨蒸,养根。

297. 枫香性辛,为手术、疮毒、牙痛之要药。

298. 檀香味辛,健胃食,霍乱腹痛,辟邪。

299、安息香性辛,辟邪,驱鬼消蛊,能降鬼。

300、肃、相干驱邪杀鬼,毒癫发作,恶梦可生。

321.血干有咸味,跌打损伤,毒疮痈肿,可破血。

322、石钟乳味甘,强气,益气固精,明目延年。

323. 阳气甘,肾气虚,阳痿不起,见效极快。

324. 桑葚味甘,去金石燥热,清热生津,明须发。

325. 蒲公英味苦,能消肿,消结核,可用于食物中毒。

326. 石韦味苦,利膀胱、遗尿淋、背疮。

327. 平藏有苦味、疥疮、瘙痒、痔疮、小儿蛔虫、妇女阴道糜烂。

328.赤煎性味苦,原名定风,杀鬼毒,去疝气,治痈肿。

329. 鸡中金寒,溺水遗精,止痢崩漏,除烦热。

330.鳗鲡鱼味甘,劳祭杀虫,痔、疮、崩病。

331. 螃蟹性味咸,散血通结,益气益精,散结退热。

332.马肉味辛,能强腰健脊。年老而死者,勿食。

333、白鸽肉性平,解百毒,能去疥疮,味胜于猪肉。

334.兔肉性味辛,补中益气,止渴健脾,孕妇忌食。

335、牛肉属地,补脾胃虚弱者,以乳补弱者,善补血。

336. 猪肉味甘,食足补虚,行风化痰,多食肥肉。

337. 羊肉味甘,专用于补虚,开胃补肾,不致阳痿。

338. 公鸡性味甘,行风助火,补虚暖心,亦可致血漏。

339. 鸭肉散寒,补虚劳,利水消肿,止惊厥热。

340、鲤鱼性味甘,和中补虚,调胃食之,止泻止痢。

341、驴肉性微寒,去烦除烦,去久病,去风邪。

342、鳗鱼味甘,养心安神,去胡须之臭,善祛湿风。

343、白鹅肉味甘,补腹脏腑,最易生疮。不治疗慢性病。

344. 狗肉性温,益气壮阳,烘烤止渴,阴虚忌食。

345.甲鱼肉性寒,凉血滋阴。如果你的腹部有一个肿块,你就没有食物。孕妇不宜侵犯。

346.芡实性味甘,益精益气,腰膝酸软皆与湿邪有关。

347. 紫锥菊种子苦,治痢疾,白浊遗精,清心良药。

348、藕性味甘,解酒清热,除烦活血,止呕止血。

349、龙眼味甘,归脾益智,惊则忘,聪明明目。

350、藕味甘,补肾乌发,涩精固髓,悦颜补虚。

351、柿子性寒,能润心肺、止渴化痰、涩肠止痢。

352、石榴皮酸能防精漏,止痢涩肠,尤宜染须。

353、陈仓五谷米,和脾胃,止渴除烦,止泻痢。

354.来复子心,气喘咳嗽,倒贴壁,满满消。

355、芥菜性味辛,祛邪通鼻,能益九窍,多食通气。

356.糖浆味酸,热如茶,除烦消食,止泻极佳。

357、糖性味甘,润肺和心,食多伤齿,湿热生虫。

358. 麦芽糖味甘,和脾润肺,止渴化痰,饱则停食。

359、麻油性寒,善解百毒,能治百病,但功用难尽。

360.银杏果实味甘苦,咳白浊,点茶酒,勿嚼太多。

361、核桃仁味甘,补肾乌发,多食化痰生津之物。

362、梨味甘酸,解酒止渴,止咳化痰,善除烦热。

363.香榧性味甘,主治五痔三毒,不宜过量食用。

364. 竹茹止呕,能散寒散热,胃热咳嗽,失眠。

365. 竹叶味甘,退热安眠,化痰平喘,止渴除烦。

366. 竹沥味甘,消阴虚痰火,发汗热渴,有开锁之功。

367、萝卜味甘,行气消谷,痰瘾咳嗽,面毒解毒。

368. 菌草味甘,有降水作用。炎闭淋淋,肿胀为最。

369.艾叶文屏,辟邪驱鬼,出血保胎,心痛即愈。

370、绿豆性寒,能解百毒,止渴除烦,百热同服。

371、花椒性辛热,辟邪散寒,明目杀虫,温而不烈。

372. 胡椒性味辛,性寒、痛于心腹,下温性温适中,可用滚揉。

373. 十米甘平入药煮食,益气补中,润燥解毒。

374.马齿苋性寒,绿盲白星云,利杀虫,治痈肿咸。

375.大葱性白,辛温,致汗出伤寒头痛肿痛。

376.香菜性味辛,上止头痛,内消谷粒,生疮。

377、韭菜性味辛温,去胃热,取汁散瘀,安神。

378、大蒜辛温,化肉消谷,解毒败痈,常伤目。

379. 盐味咸,能吐痰,心腹痛,过多伤颜。

380. 茶性苦,消暑止渴。

381. 酒行血脉,散忧兴喜。少饮健心,多饮伤命。

382. 醋消肿解毒,去积瘕,治产后疮毒,血眩晕。

383. 乌梅性味酸,除烦止渴,止咳,止热,霍乱疟疾。

384. 黄豆性寒,能除烦,伤寒头痛,治瘴气。

385、莲子味甘,健脾胃,止泻固精,清心益气。

386、大枣性味甘,调和百药,益气健脾,饱则止嚼。

387. 人乳味甘,滋阴益阳,美容明目,是长生不老药。

388. 小儿便便味凉,胜血瘀虚脱骨蒸,热咳尤佳。

389、生姜性温,通畅清,化痰止咳,开胃。

390. 药材共四百种,炼制各不相同。

391.生熟久,烤烤。

392.唐婉高散,各有疲乏,

393. 正确使用是好的工作。

394.云林阁阔,你可以培养萌萌,

395.略呈大纲,待明公。

396、利甲斩,利世无穷。

397. 各种药性各有千秋阴汗

398. 温凉寒热,滋补泻宜。

399.君臣辅使,施于心,

400. 反之,畏恶而见善恶。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