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虽然很多MM患者存在“缓解-复发”的循环模式,但随着新药的问世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诊疗模式的规范化、患者全程管理的完善,延长了大多数患者的生活。
目前MM的治疗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先是诱导治疗,再是巩固治疗(包括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再进入维持治疗阶段。维持治疗可延长疗效持续时间、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甚至在减少不良反应的前提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那么,什么是有效的维持疗法?一是易于管理;二是耐受性好,毒性低,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后,该药适合长期使用,不仅可以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还可以延长患者的总体生存期。但是,在实际应用的情况下,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MM患者真的需要维持治疗吗?通过临床试验数据可以看出,维持治疗确实是必要的。该试验的长期随访表明,接受来那度胺维持治疗的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显着延长。在 3-MM3 期试验中,接受 维持治疗的患者也延长了无进展生存期。无论是标准风险、高风险还是超高风险患者,只要是维持治疗,都比只接受观察的患者好。因此,维持治疗是有价值的。
既然维持治疗对MM患者如此有效,那它绝对安全吗?事实上,任何药物治疗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维持治疗也不例外,对患者也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对IMiDs(免疫调节剂)治疗骨髓瘤3-4级毒性的Meta分析显示,患者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血管事件、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便秘、血栓形成、继发性肿瘤(SPM)等。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维持治疗有哪些选择?
虽然来那度胺和硼替佐米都有很多不良反应,但它们可以作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维持治疗选择。
在中国多个中心的真实世界研究数据真实反映了我国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的现状。在这项研究中,患者的中位年龄为 59.8 岁,49% 的 ISS(创伤评分)III 期患者,62.8% 的患者 ECOG PS ≥2,高风险或扩展的高危患者占37%。 44.76%的患者接受了单药维持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症状,46.15%的患者接受了+地塞米松,38.1%的患者还接受了ASCT(自体干细胞移植)。从诊断到治疗的70个月随访中,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9.4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尚未达到。而且,无论是使用的单药、双药(+来那度胺)还是三药(+来那度胺+地塞米松)联合方案,患者的生存期获益均无显着差异。安全性方面,3/4级不良反应占7.62%,导致停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为5.7%;尤其是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特别低,现实生活中的发生率甚至低于临床试验中的发生率。因此,由此看来,在NCCN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维持治疗指南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KR 维持方案(卡非佐米 + 来那度胺)也可以提高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在 2 期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 FORTE 研究中,KR 维持方案的无进展生存率为 81%,来那度胺组为 68%;因此,KR 方案的维持治疗是有价值的。在该试验中,与来那度胺单药治疗相比,KR 维持治疗显着提高了无进展生存期,并且在所有亚组中都受益。此外,KR维持治疗后MRD(最小残留病灶)的阴性率也高于来那度胺单药治疗;在安全性方面,KR维持治疗是可控的,没有因毒性而中断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的维持治疗药物多为静脉注射。艾沙佐米是目前唯一的口服药物,相对管理起来更方便。
但是,我们对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那么我们如何管理患者的毒性?
(1)合并体弱且感染机会增加的患者,可在治疗前3个月给予预防性口服抗生素;可在化疗或激素治疗前2-3个月给予SMZ(复方磺胺甲恶唑)片剂)用于预防。
(2)在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治疗中,建议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或泛昔洛韦)预防带状疱疹,停用 PI(蛋白酶抑制剂)后 30 天 -60 天。
(3)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发烧或疑似感染时应迅速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
在治疗相关的 PN(外周神经毒性)中,预防是最关键的措施。
(4)所有服用潜在神经毒性药物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治疗前应常规评估PN症状,并采用可行的方法对PN进行分级。
(5)对于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诱发的PN多发性骨髓瘤的症状,调整剂量仍是治疗的金标准。
文章来源:2022年3月18日医疗陪伴旅行团队组织的世界多发性骨髓瘤国际会议的未来直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