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其病理分类按组织学分类可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分为:周围型肺癌、中枢型肺癌和温和型肺癌。铂类化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流治疗方案之一。
FDA 批准培美曲塞(DNA 合成中的多种叶酸依赖性酶)与顺铂(破坏双链 DNA 的形成)联合用于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在鳞状细胞癌患者中使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可延长生存期。 ECOG 1594 试验比较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四种铂双药。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无显着差异。但卡铂+紫杉醇和顺铂+吉西他滨组的副作用较低。
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方案主要包括:
NP方案(长春瑞滨+顺铂+紫杉醇);
TP 方案(顺铂或卡铂+吉西他滨);
GP方案(顺铂或卡铂+多西他赛);
DP方案(顺铂或卡铂+培美曲塞);
AP 方案(顺铂或卡铂)。
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化疗方案主要包括多西他赛和培美曲塞。
对于非鳞状肺癌,与吉西他滨和顺铂一线治疗相比,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显着延长生存期。腺癌的中位病程为 12.6 个月。大细胞癌的中位病程为10.4个月。
一线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联合卡铂治疗肺癌和鳞状细胞癌的客观缓解率明显高于一线紫杉醇联合卡铂。
一线紫杉醇(nab)联合卡铂治疗肺癌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延长至 12.1 个月;紫杉醇联合卡铂一线治疗方案接近。
RRM1
RRM1(信使核糖核苷酸还原酶 1,将核糖核苷酸二磷酸转化为相应的脱氧核苷酸的限速酶,对 DNA 合成和受损 DNA 的修复必不可少)是核苷酸类似物吉西他滨的结合位点,上调 RRM1表达与吉西他滨耐受有关。铂类联合吉西他滨治疗低RRM1表达的晚期非小细胞肺,患者生存率更高。 RRM1在仅接受手术且未接受辅助化疗的早期患者中高表达预后较好。
MSH2
MSH2(编码错配修复通路中的关键蛋白,MSH2识别并结合顺铂介导的DNA双链交联促进其切除修复)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不良相关. MSH2 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降低。 MSH2 低表达与奥沙利铂相关,但与顺铂疗效无关。高 MSH2 表达的患者不会从辅助化疗中受益。 MSH2/ERCC1低表达或MSH2/p27低表达患者可从辅助化疗中获益。
TS
胸苷酸合酶 (TS) 产生胸腺嘧啶一磷酸,然后可磷酸化为胸腺嘧啶三磷酸,并用于 DNA 合成和修复。 TS可被5-氟尿嘧啶和培美曲塞抑制。培美曲塞抑制嘌呤合成中的多种酶,包括 TS、二氢叶酸还原酶和甘氨酰胺核苷酸甲酰基转移酶肺癌鳞癌,这些酶的低表达与培美曲塞敏感性有关。鳞状细胞癌中TS蛋白和信使RNA的水平高于腺癌,TS表达可能是培美曲塞敏感标志物而非组织学类型。化学敏感性与TS水平呈负相关。
总结
目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主要有小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阿法替尼、克唑替尼、色瑞替尼)、艾乐替尼、奥希替尼、依维莫司;
抗 VEGF 靶向药物(贝伐单抗、雷莫芦单抗、尼达尼布); EGFR抗体药物(西妥昔单抗);
PD-1/PD-L1 免疫疗法(()、()、())。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选择不再局限于铂类化疗。然而,靶向治疗需要已知的分子靶点肺癌鳞癌,有效靶向治疗的患者容易产生耐药性。虽然靶向治疗的副作用比传统化疗少,但靶向药物的副作用处理仍面临新的挑战。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仍需更多探索。
参考文献
1. G V, P, Von Pawel J 等人。加上初治期非小细胞肺的 III 期研究 [J]. ,2008 年, 26(21)@ >: 3543-3551. PMID:
2. M A、I、N A 等。基于 nab-in plus as first-in with non-small-cell lung : final of a III 期试验[J].的, 2012, 30( 17): 2055-2062.PMID:
本文引自两易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