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病炭疽菌孢子的影响因素及采后化学防治孢子研究

总结:

炭疽病是柑橘采后贮藏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真菌具有潜伏感染性,因此在柑橘采后期炭疽菌,尤其是贮藏后期,病害严重。目前对炭疽病病原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和采后化学防治的研究较多,但对炭疽病的致病因素及炭疽病与柑橘的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并不深入。研究了影响炭疽菌孢子萌发的因素、侵染过程中侵染结构的形成以及细胞壁降解酶在炭疽菌侵染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研究了除氧酶系统、防御酶系统和酚类物质的变化,探讨柑橘抗病机制;筛选出8种绿色安全物质进行抑菌试验,为柑橘采后保鲜提供新思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A:探讨炭疽菌孢子在体外萌发的影响因素。炭疽病菌在营养贫乏的培养基上仍能发芽,说明该菌的分生孢子具有较强的发芽能力;炭疽杆菌具有较好的酸碱耐受性,酸性环境(pH=5~7)更适合孢子萌发;温度是影响孢子萌发的重要因素,光照条件对孢子萌发影响不大。B :对柑橘进行针刺和非伤口接种,显微镜下观察果实炭疽病菌可通过伤口、气孔和直接侵入三种途径感染宿主;直接侵入过程是孢子萌发形成胚芽管,胚芽管顶端形成附着胞,附着胞变黑,感染的指甲穿透角质层侵入宿主;分布在伤口周围的炭疽菌生长速度快于未伤口接种的细菌。 , 伤口处的细胞破裂为病原真菌提供了养分。

植物炭疽和人炭疽_炭疽菌_辣椒炭疽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C:根据炭疽菌感染过程中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发现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最高,纤维素酶活性峰值出现最早,说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纤维素酶是主要致病因子。 2.炭疽炭疽菌与柑橘相互作用过程中,随着病原真菌的入侵,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显着增加炭疽菌,从而减少了自由基对细胞膜系统的损害。在其中发挥作用。苯丙氨酸解氨酶在接种第二天后保持较高水平,说明与抗病性相关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接种第二天就开始大量合成。根据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可以得出结论,即使活性氧清除酶的活性增强,也不能阻止柑橘组织质膜的过氧化。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和果胶对果实的防御有一定的作用,纤维素的防御早于果胶。木质素含量在整个交互过程中一直在增加,说明木质素的防御作用更加持久。在宿主防御过程中,柚皮素、香兰素、橙皮素、橙黄酮和对羟基苯甲酸对酚类物质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 3、综合比较四种食品添加剂和四种陈皮成分对炭疽杆菌的抑制作用。橙皮素是最有效的,其次是对羟基苯甲酸。其中,D-柠檬烯、橙皮素、对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的EC50分别为20、0.076、0.07、0.187 mg/mL;肉桂酸钾、碳酸钠、碳酸氢钠、山梨酸钾的EC50分别为4。

515、5. 321、8. 822、16. 273 毫克/毫升。果实试验结果表明,用1 mg/mL化学品浸泡3 d后,柑橘对病斑的抑制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肉桂酸钾、碳酸氢钠、碳酸钠、D-柠檬烯、山梨糖醇。钾酸; 0.25 mg/mL药剂浸泡3天后,抑制柑橘病斑扩大的药剂由高到低依次为橙皮素、对羟基苯甲酸和原儿茶酸。水果药物试验结果与体外毒性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