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乙脑病毒?如何接种疫苗和预防措施病毒?

乙脑是一种由媒介蚊子引起的自然人畜共患病。起病急,患者症状轻重不一,从潜伏感染、轻度脑炎到重症重症脑炎不等;严重者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导致高烧、抽搐、昏迷、痉挛性麻痹,甚至死亡。幸存者通常有严重的后遗症。乙脑的传染源主要是猪,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乙脑病例主要集中在 7 月至 9 月,多见于 15 岁以下的儿童。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灭蚊灭蚊、保持繁殖地环境卫生、人畜隔离等。

一、病因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型脑炎病毒。它是日本脑炎的病原体。它属于虫媒病毒黄病毒科的黄病毒科。它是球形的,其核酸是单链RNA。抗性较弱,56°C 30分钟失活。

二、潜伏期

通常为 10 到 14 天,但可以短至 4 天小儿脑炎后遗症,也可以长至 21 天。

三、宿主和感染源

乙脑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猪是人类最重要的传染源。猪在感染乙脑病毒后 3 至 5 天内出现病毒血症。此时蚊子吸血后即可携带病毒,人被携带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而感染。

蚊子不仅是乙脑的传播媒介,也是病毒的储存宿主,野生动物和鸟类是自然疫源地的储存宿主。

四、媒体

蚊子是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在我国,主要品种是三带库蚊。

五、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染乙脑病毒。感染后大多表现为潜伏或亚临床感染,少数有典型乙脑症状,感染后获得持久免疫力。

六、流行病学特征

1.居住在乙脑流行区并在蚊子滋生季节患病,或在蚊子滋生前25天内去过乙脑流行区。

2.乙脑的发病主要是儿童。由于儿童疫苗接种的普及,近年来发病年龄呈上升趋势。我国大部分省份都有乙脑流行,流行主要集中在蚊虫叮咬季节。

3.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蚊子常年存在,在蚊子和动物宿主之间形成持续的病毒循环。在温带地区,鸟类是自然界重要的储存宿主。病毒每年或通过候鸟迁徙传入,或病毒在流行地区过冬。

七、临床表现

乙脑患者大多有轻度或无症状的潜伏感染,仅有少数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高热、意识障碍、抽搐、昏迷等。病死率高,小重症患者半年后仍有后遗症,主要包括意识障碍、痴呆、失语、肢体麻痹、癫痫等。

起病急,发热,投射性呕吐,发热2~3天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或麻痹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中枢呼吸失败。

八、防控措施

乙脑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支持和综合治疗。尤其要高度重视对症治疗,认真控制高热、抽搐、呼吸衰竭“三关”,积极治疗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

乙脑的预防应以疫苗接种为主,采取防蚊、防蚊、宿主管理、免疫接种、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防蚊、防蚊、易感人群接种疫苗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小儿脑炎后遗症_小儿病毒性脑炎后遗症_脑炎小儿病毒性脑炎

九、疫苗介绍

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脑最经济、最有效的干预措施。我国10岁以下儿童占病例的80%以上,5岁以下儿童约占50%。乙脑疫苗的重点对象是流行区10岁以下儿童和入境者。非流行地区的流行地区。自1970年代中期大规模使用乙脑疫苗以来小儿脑炎后遗症,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基本控制了全国大流行。

自2008年起,我国将乙脑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应及时接种乙脑疫苗。我国目前使用的乙脑疫苗有两种: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

日本脑炎减毒活疫苗 (JE-L)

(一)免疫时间表和接种方法

1.接种对象及剂量:共2剂。 8 个月大和 2 岁时各 1 剂。

2.接种途径:皮下注射。

3.接种剂量:0.5ml。

(二)其他事项

1.无乙脑疫苗接种史的青海、新疆、西藏居民,乙脑流行季节迁往外省或出差时,建议接种1剂乙脑.

2.免疫球蛋白注射应至少间隔 3 个月接种 JE-L。

(三)补种原理

乙脑疫苗纳入免疫计划后出生且未接种乙脑疫苗的学龄儿童,如再次接种乙脑疫苗,应补2剂,间隔不少于12次个月。

灭活日本脑炎疫苗(灭活日本脑炎疫苗,JE-I)

(一)免疫时间表和接种方法

1.接种对象及剂量:共4剂。 8 个月大时 2 剂,间隔 7-10 天; 2 岁和 6 岁各 1 剂。

2.接种途径:肌肉注射。

3.接种剂量:0.5ml。

(二)其他事项

注射的免疫球蛋白应至少间隔 1 个月接种 JE-I。

(三)补种原理

乙脑疫苗纳入免疫计划后出生且未接种乙脑疫苗的学龄儿童,如使用乙脑I进行再接种,应补4剂,间隔时间第一剂与第二剂间隔7-10天,第二剂与第三剂间隔1-12个月,第三剂与第四剂间隔不少于3年。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