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提到发烧,大家肯定很紧张,尤其是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发烧就慌了,马上吃退烧药。首先想到的是先退烧。在一些不恰当的药物和治疗方法的驱使下,没有反映真实的病情,导致误诊或延误治疗。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发烧呢?
全文共1190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
人体处于恒温状态,发烧超出恒温标准。除婴幼儿外,一岁以上的腋窝温度超过37℃即为发热。体温37℃-38℃为低烧,38.1C-39℃为中烧,39.1℃-40.4℃为高烧,43°C 或更高是超高温。中医如何理解发热?这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很多家长都知道中医很好,但不了解中医对发热的认识原理,常常发呆就去看医生。
发热在中医范畴内分为内伤发热和外感发热两大类。内伤发热的特点是体温偏低,基本在低烧范围内,容易识别。如肾炎、肠炎、红斑狼疮、肺结核、肿瘤等发热。外感发热 常见的高热基本上是由外感发热引起的。风、寒、风、热的邪入侵,阻塞了我们的毛孔,使体内的热量无法散发,导致体温升高。经常发烧的时候,没有出汗的状态。如果体内热量过多,一旦毛孔堵塞,高烧是不可避免的,体温会迅速升高,如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脑膜炎等。
专家建议发热和发烧的区别,当我们看到发烧时,不要担心如何退烧。退烧后很容易掩盖病情,耽误治疗。首先发热和发烧的区别,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回想这两天发生的事情。你感冒了吗?你吹头发了吗?吃太多了?找出这两天体内发生的异常事件并做好记录,然后就医,让医生更准确、更快速地诊断病情,从而快速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