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学说
(1)子宫-胎盘缺血学说:该学说最早由Young(1918)提出)临床上,本病易发生于初产妇、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由于子宫张力增高,影响子宫供血,导致子宫胎盘缺血缺氧,再加上全身血液循环不能满足子宫胎盘的需要,如严重贫血、慢性高血压、糖尿病等,还容易发生也有学者认为,子宫-胎盘缺血不是本病的病因,而是血管痉挛的结果。
(2)神经内分泌学说:肾素-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系统的失衡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过去认为肾素患者的血液循环中存在大量的肾素。高妊娠综合症,使血管紧张素Ⅱ(Ⅱ,AⅡ)含量增加,而AⅡ促进醛固酮(AⅡ)增加肾小球对钠离子的回收。已证实高妊娠综合征患者的AⅡ含量低于正常孕妇,尤其是重症患者,因此认为妊娠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AⅡ对机体敏感性增加有关。
前列腺素(,PG) 前列腺素与妊娠症状有关 E2(PGE2)在血管壁肌纤维F2a(PGF2a)的作用下具有抗AⅡ血管舒张作用和前列腺素F2a(PGF2a)除了强血管收缩作用,近年来,还发现两种新的前列腺素类似物,即前列腺素(,PGI2)和血栓素A2(,TXA2)妊娠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可能更为重要,PGI2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血管扩张;TXA2发送血小板聚集和增强血管收缩作用,正常妊娠时两者的含量随妊娠进展而增加,但处于平衡状态。妊娠高时,PGI2的量明显减少,而TXA2增加血管收缩作用,血压升高,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资料显示PGI2在高妊娠症状出现临床症状之前,提示PGI2可能减少高妊娠症状的发生。
数据显示,高妊娠症状患者的HLA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但是,并不是所有妊娠症状高的患者都能检测到HLA,有些重症患者甚至检测不到HLA HLA抗体。因此,本病与免疫力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
(4)慢性弥散性血管凝血(DIC)理论:妊娠高,特别是重症患者,有出血倾向,不同程度的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明显增多妊高征,肾脏病理检查发现肾小球内皮细胞和基底膜有慢性DIC改变,如前纤维蛋白沉积、胎盘梗塞等,但很难确定DIC是病因还是结果。
(5)其他:近年来妊高征,内皮素、钙、心房利钠素和微量元素等高妊娠症状的病因学研究取得新进展,其中血浆内皮素与钙的关系缺乏症和妊娠症状是公认的关注。
1)PIH和血浆内皮素:内皮素(,ET)是一种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多肽激素,是一种强大的血管收缩因子。ET和TXA2血管内皮细胞松弛因子(-,EDRFs)和PGI2,在正常情况下,维持体内平衡,控制血压和局部血流。在高妊娠症状期间,血管收缩的患者ET和TXA2增加,血管扩张的EDRFs和PGI2却减少,导致血管收缩和舒张调节失衡。
2)缺钙与妊娠症状:近年来认为妊娠症状的出现可能与缺钙有关。数据显示,人和动物缺钙会导致血压升高。怀孕很容易导致妈妈缺钙,导致高怀孕症状。孕期补钙可以减少孕高症状的发生。因此,认为缺钙可能是导致妊娠高血压的重要因素,其机制尚不清楚。此外,尿钙排泄的测量可用作高妊娠症状的预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