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报告单上的指标、这些指标又告诉我们什么?

去医院看医生化验,血常规是做的最多的项目。 1980年代以前,血常规检测都是人工进行,一般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和白细胞分类。随着自动血细胞计数器的广泛应用,血常规报告中约有20项。那么我们应该关注哪些指标,这些指标告诉我们什么?

虽然血常规报告的项目很多,但还是以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为主。

(一)白细胞

白细胞项目包括计数和分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计数方面,虽然不同医院、不同设备的参考范围不完全相同,但对于成年人来说,高于10×109/L,即10000/微升,作为判断是否有炎症或细菌的指标感染。 而低于4×109/L的指标,即4千/微升,用来判断免疫力是否降低。分类计数时,主要看“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管”。一般认为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例如超过70%,容易发生“化脓性细菌感染”。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与一些感染和过敏反应有关,但由于比例太小,影响了其实用价值。

淋巴粒细胞比率偏低_孩子中性细胞比率偏高_淋巴细胞比率高是怎么回事

白细胞程序在儿科中更为重要,因为儿童具有更多的造血功能并且对感染更敏感。对于儿童,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结果应考虑到他们的年龄。一般来说,新生儿的白细胞计数可以达到20×109/L,也就是20000/微升,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一般而言,6 至 8 岁以下儿童的正常白细胞计数可能略高。另一个现象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例倒置淋巴细胞比率高是怎么回事,这个时间大约是4-6天到4-6岁。也就是说新生儿中性粒细胞比淋巴多,4-6天两者相等淋巴细胞比率高是怎么回事,然后淋巴超过中性粒细胞,到4-6岁,两者又相等。性颗粒多于淋巴管。在查看儿童的白细胞分类计数时需要考虑到这一点。

C反应蛋白(CRP)已成为多家医院血常规的配套项目,其临床意义在于结合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

(二)红细胞

红细胞项目包括计数、血红蛋白、比容(体积)、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分布宽度等。最重要的是看计数和血红蛋白量,也就是看有没有“贫血”。一般认为血红蛋白低于120g/L为贫血,血红蛋白低于70g/L应考虑输血(红细胞)。几个带有“平均”字样的指标是根据之前的计数、血红蛋白和比容计算出来的。有趣的是平均体积,因为平均体积的减少以及血红蛋白的减少是常见“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

(三)血小板

众所周知,血小板负责凝血。血小板指标包括计数、体积、平均体积、分布宽度等,最重要的是看血小板计数。一般认为,低于100×109/L时,患者会有凝血功能降低的风险,随着血小板计数的降低而加重;如果低于50×109/L,考虑输血小板。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