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类家长眼里,不仅成绩可以“鸡”,身高也可以“鸡”。
昨日,新华视点发布《身高焦虑是一根“增高针”?危险!》一文,将这个灰色行业暴露在了大众的视野中。
今天就来说说吧。生长激素真的能帮助“爱孩子”的父母吗?其行业现状如何?
“鸡宝宝”撑起的生意
身高在这个时代也被当作一种“软实力”。为了防止孩子“卡”在身高上,规律的运动和辅食已经不能满足急于追求身高的父母。为了让孩子长高,一些家长开始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治疗身材矮小。
家庭在睡觉前给孩子腹部打针,一天一针或一周一针,一年打几百针的情况并不少见。在很多社交平台上,都能看到家长们交流心得,有家长表示自己给孩子缝了108针,身高增长了3厘米。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在焦虑的推动下,相关公司已经为生长激素产品赚到了足够的钱。A股市场很多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都涉及生长激素。
根据长春高科2020年年报,其控股子公司金赛药业生产的生长激素主要分为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粉针剂)和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剂(水针剂)三种。)、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长效水注射液),占据全行业近75%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另一家生长激素巨头安科生物也在积极布局。仅2021年第一季度生长激素水针的销售额就已经超过了2020年全年的销售额。
在生长激素市场上,没有低价竞争。影响患者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口碑和效果,并不是价格越低越好卖。随着长效生长激素制剂的推广,未来生长激素的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上涨。
“可以使用,但不能滥用”
随着这起事件的发酵,生长激素是否被滥用,价格是否过高,再次引发争议。
生长激素是一种处方药,主要针对因疾病引起的身材矮小儿童重组人生长激素价格,其销售和推广有严格的法律要求。那么,既然生长激素的适应症不是常见病,那么这款产品的销量是如何在诸多限制下“冲上去”的呢?
5月,长春高科曾对此做出回应。该公司表示,其生长激素约30%在公立医院销售,70%在其他合作医疗机构销售。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重组人生长激素价格,生长激素行业存在很大的灰色地带。
而且,生长激素不是“打架就行”,不合理注射生长激素带来的健康风险也是另一个舆论话题。
一些科学研究表明,注射生长激素后,可能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糖代谢改变等不良反应。因此,生长激素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给不需要补充生长激素的儿童注射生长激素是有严重风险的。
如今,注射生长激素能否有效提高身高仍是个未知数,但“对孩子期望过高”所埋下的风险,可能并非所有家庭都能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