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暴露,我们该如何应对?
乙型肝炎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相关监督人员接触血液、体液和实验室培养液中的乙型肝炎病毒(HBV)。
1.挤压杀菌
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应立即从近端向远端挤压伤口,将血液尽可能挤出,同时用流水冲洗伤口,用消毒液消毒伤口0.5%碘伏,然后用防水敷料包裹。 如果粘膜暴露,请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该区域。
2.验血
之后应抽血进行乙肝相关检查: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及肝功能,并视情况在3个月和6个月内复查。
3. 疫苗接种
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如果您已接种乙肝疫苗并且已知抗-HBs 呈阳性,则无需特殊治疗。
如果您没有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丙肝疫苗丙肝疫苗,或者不知道接种后抗-HBs 是否阳性,抗-HBs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丙型肝炎暴露?
丙型肝炎是一种对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的疾病。 目前,虽然丙肝还没有有效的疫苗,但它仍然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 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可明显降低丙肝急性慢性化率。
急性HCV感染临床症状不典型,部分患者有低热、乏力等轻微症状,易被忽视; 少数病例有黄疸,部分患者症状不明显,呈隐匿性感染。
1.验血
接触HCV后1~3周,外周血可检测到HCV RNA,抗-HCV一般在感染后2~6个月出现。 因此,职业接触HCV后,医护人员需要及时跟进检测结果。 建议在暴露后 3 至 4 周检测血清 HCV RNA,以便早期诊断。
2.早治疗
确诊后,只要没有使用干扰素的禁忌证,应尽快进行规范的丙肝抗病毒治疗:
Ⅰ/Ⅳ基因型,联合PEG-IFNa和RBV治疗48周。
Ⅱ/Ⅲ基因型,联合PEG-IFN和RBV治疗24周。
治疗后能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者,99%能清除体内HCV,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防止其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
如何避免职业暴露
1、医务人员是做什么的?
处理乙肝患者伤口时,一定要注意手上是否有伤口。 有时手上有伤口但仍需接触患者伤口,操作时一定要注意防护,对破损的皮肤用止血贴等防护好,再戴上双层手套进行操作。
PICC导管穿刺后立即将针芯放入利器盒内,避免垃圾二次清洗,或单独放置在相对安全的地方,不要与输液贴或输液器外包装混放,有效避免受伤。
2、医院应该怎么办?
定期开展职业暴露风险控制和职业暴露后预防培训,不断增强临床一线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和能力。 同时推广无针全身输液,规范操作规程,减少针刺伤。 建立完善的报告制度和制度,在接触后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按流程完成工伤认定工作十分重要。
目前,临床针刺伤报告率极低。 相关研究表明,护士针刺伤5年发生率为97%,77.3%的护士每年针刺伤≥1次,只有30%的护士按流程报告针刺伤。
因此,医院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针刺伤报告制度,建立简易的医院职业伤害报告制度,并指派专人对报告记录进行管理和监督。 建议将职业防护相关内容纳入质量考核范围。
此外,医院可设立职业暴露心理咨询室,为针刺伤患者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减轻他们的自责和恐惧心理,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态度面对针刺伤,避免心理防线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