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是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之一。由于输血红细胞和患者红细胞异常破坏,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1)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通常患者输注10-15ml血后即可出现症状。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三个阶段。
1)初期:由于患者血浆中的凝集素与输血中红细胞的凝集原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并阻塞部分小血管,导致组织缺血和缺氧;患者表现为头痛、四肢麻木、胸闷、腰痛等。
2)中期:由于凝集红细胞溶解,大量血红蛋白散入血浆,患者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酱油色)溶血反应,伴有寒战、高发烧、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
3)最后阶段:由于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变成结晶体,从而阻塞肾小管;缺氧导致坏死和脱落,进一步阻塞肾小管。患者有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表现为少尿、无尿,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2)原因
1)异质血输注:即献血者与患者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一般反应快,症状出现快,后果更严重。
2)变质输血: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发生溶解变质,如贮血时间过长、贮血温度过高或过低、血液剧烈摇晃等、血液被污染等; , 血液中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以及加入对pH有影响的药物,会导致血液中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
3)Rh血型不合导致溶血:Rh阴性患者第一次接受Rh阳性血不会发生溶血,而只会在血清中产生抗体,当重新恢复Rh阳性血时会发生这种情况。 – 注入溶血反应。因此,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反应一般发生在输血后数小时至数天,反应较慢,症状较轻,发生频率较低。
(3)护理措施
1)预防:强化责任心,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检测;严格执行“三查八对”,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做好输血前检查,避免差错的发生;严格执行采血保存要求,防止血液变质。
2)如发现症状,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溶血反应,进行紧急处理;保留剩余血液,采集患者血样,再次进行血型和交叉配血检测。
3)保持静脉通路以进行紧急给药。
4)保护肾脏:可将腰部两侧封住,或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脏,缓解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
5)碱化尿液:遵医嘱口服或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溶液,使尿液碱化,增加血红蛋白的溶解度,减少结晶,防止肾小管阻塞。
6)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和尿量的变化。一旦出现少尿或尿潴留,应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若出现休克症状,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抗休克抢救。
7)做好心理护理,关心和安慰病人,缓解病人的焦虑和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