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还是不打?二类疫苗就是自费疫苗是家长最需要重视的

疫苗是保护儿童免受疾病侵害的重要手段。除了国家规定的一类疫苗外,医生还会推荐一些二类疫苗自费接种。在很多育儿论坛上,自费疫苗一直是家长们争论的焦点。如果他们不接种疫苗,他们担心他们的孩子会面临更多的疾病风险。除了经济因素外,他们还担心疫苗接种过多会导致不良反应增加。其实打不打也不是绝对的问题。正确认识自费疫苗是家长最需要关注的。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刘兆秋表示,II型疫苗也称为计划外疫苗,是与I型疫苗相反的概念。 Ⅰ类疫苗是国家根据当前国内疾病流行情况和儿童一般身体状况必须接种的疫苗。这些疫苗被纳入国家疫苗接种计划,疫苗接种费用由政府支付。其他不属于第一类疫苗需要家长自费的疫苗属于第二类疫苗。二类疫苗有很多种。目前接种较多的是HIB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水痘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流感疫苗和狂犬病疫苗。

1 型和 2 型疫苗并非“独立”于疾病预防

刘兆秋说,很多家长认为II型疫苗是为了预防I型疫苗以外的一些疾病。事实上,II型疫苗和I型疫苗在它们预防的疾病上也有重叠。预防包括一类疫苗已涵盖的某些疾病和未涵盖的其他疾病。联合预防减少了接种次数,属于比较先进的新型疫苗。还有一些类型的疫苗,比如减毒乙肝疫苗,也有其他的“版本”,比如灭活乙肝疫苗。虽然预防的是同一种疾病,但疫苗的种类和来源不同,预防的疾病和计划的疫苗重叠,所以在中国没有得到广泛推广。有些家长误以为第二种疫苗只是预防第一种疫苗以外的疾病。

政府免费接种疫苗的国家“视国情而定”

刘兆秋说,我国很多没有计划的疫苗,都是按照其他国家的计划疫苗免费接种的。同样,我国的一些疫苗接种计划在其他国家也不是强制性的。这取决于该国的疾病流行率。也就是说,国内很多二类疫苗在其他国家都变成了“一等疫苗”,比如肺炎链球菌疫苗,就是西方一些国家的计划疫苗。很多家长会怀疑二类疫苗的安全性。事实上什么是二类疫苗,作为一种特殊的生物制剂,疫苗的生产和检验比一般药物更为严格和复杂。退一步说,同一种疫苗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是计划疫苗,也可能是计划外疫苗,与安全性无关。

误会

疾病预防“危害较小”

刘兆秋说,家长对II型疫苗的误解很多,其中之一就是I型和II型疫苗的划分。有家长认为,第一类疫苗预防的疾病比较紧急,对孩子的伤害更大,而第二类疫苗预防的疾病对孩子的危害较小。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很多情况下什么是二类疫苗,除了疾病对儿童的危害外,计划中疫苗的选择还要考虑到该疾病在国家的流行情况、政府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一些政策内容。比如我国脊髓灰质炎的控制一直是儿童保健的重点,所以脊髓灰质炎疫苗成为计划疫苗,费用由政府承担。一些由二类疫苗预防的疾病,例如由 B 型流感嗜血杆菌或肺炎链球菌引起的疾病,不仅难以治疗,而且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可能导致儿童死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仅仅从疾病的严重程度来判断是否接种二类疫苗是不正确的。

13价肺炎疫苗 是一类疫苗吗_白破疫苗是一类疫苗吗_什么是二类疫苗

疫苗很贵

刘兆秋说,二型疫苗一直被很多家长认为比较贵,这可能与部分进口疫苗价格偏高有关。但是,我们常说的二类疫苗,不仅仅指的是进口疫苗,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国产疫苗。打疫苗的费用在几十元到一百元左右。如果家长选择国产疫苗,需要接种普通二类疫苗。家庭承担的费用通常是可以接受的。

■热点问答

进口疫苗只适用于外国宝宝。中国宝宝的身体能适应国外疫苗吗?

刘兆秋:人体免疫系统通过识别病毒产生抗体。不同种族在这个过程中确实存在细微差别,但疫苗的作用只是替代病毒刺激人体免疫系统。既然全世界对同一种病毒都是一样的,国产疫苗更适合中国人的说法是没有的。

II 型疫苗通常更有针对性。现在病毒变异太快,是不是一文不值?

刘兆秋:病毒确实存在变异问题和不同毒株流行的问题。例如,流感疫苗的变化非常快。但针对这一问题,世界卫生组织自1999年以来,在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预测分析的基础上,每年两次推荐流感疫苗株。疫苗企业将根据推荐及时更新疫苗配方。 .

你打完疫苗就不会生病吗,你的疫苗肯定不会有不良反应吗?

刘兆秋:疫苗的作用是增强人体自身的免疫机制,对抗病原菌。由于病原体的特性和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接种疫苗并不能保证接受者不再生病,但相对而言,疫苗可以大大降低患病的风险。此外,疫苗具有高度针对性。例如,流感疫苗只能预防流感,不能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即普通感冒或感冒);肺炎球菌疫苗只能预防肺炎球菌引起的各种感染,不能预防其他原因引起的肺炎。如果只从名字上理解疫苗的预防作用,很容易引起误解。

无论是昂贵的还是廉价的疫苗,都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而不良反应的发生不仅与疫苗的种类有关,更重要的是接种过程是否科学,是否有疫苗科学正规检查,排除禁忌症等。

为本期撰稿/记者何晓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