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传言说,输液会使体内的水分过多,从而导致“湿气”。真的是事实吗?
我们经常听中医说,人的身体湿气重,我们或多或少听说过湿气的作用。那么什么是水分?
中医的“湿重”与体内水分多不是同一个概念
湿是一个中医理论概念。中医认为,自然界潮湿的气候和肉食是湿气的来源,湿气过重容易损伤阳气。人们认为可以通过饮食和生活来调节水分。
湿度分为内部湿度和外部湿度。外部湿度主要与气候环境有关。当自然气候异常时,天气变化可成为致病因素。如气候潮湿、持续下雨或长期居住在湿地、雨中涉水、工作接触水等湿气重有哪些明显的症状,湿气会渗入而引起疾病。内湿主要是由于脾脏在运化和运津液方面的功能失调,造成水湿痰浊在体内积滞而引起疾病。饮食失调、劳逸不齐或久病不愈,可伤脾而致湿。
静脉注射可使药物快速准确地进入全身血液循环。静脉输液的主要目的是: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维持酸碱平衡;补充营养,供应能量;输入药物来治疗疾病。
我们体内的水分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排出体外。
1.肾脏排尿:肾脏是人体的水分控制中心,负责水分分配、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正常成人尿量为每天 1000-1500 毫升。
2.皮肤蒸发出汗:正常皮肤蒸发500毫升左右的水分,如果有明显的出汗,流失的水分会相对增加。
3.从肺部呼出的水:人体每天从呼出中消耗大约400毫升的水。
4.肠道排便:每天约有8000毫升消化液进入消化道,但在正常情况下,只有不到2%(约160毫升)的消化液从粪便中排出。
因此湿气重有哪些明显的症状,中医的“湿”与体内水分多不是同一个概念。体内输水的系统过程会自动排出多余的水分,不会因输液摄入的水分而导致体内“重湿”。
湿气重的症状是什么?
大便通达,松散或便秘;口干,口苦,口臭;痰多,咳嗽,喉咙不爽;头发油腻,脱发,白发;肥胖,减肥后易反弹;水肿,眼袋下垂;背痛和关节痛; 胸部紧迫感; 黑眼圈; 睡觉时打鼾;头晕,精力不足,尤其是疲劳;脸上有斑点或粉刺,脸色发亮;白带有异味和瘙痒;油性皮肤、湿疹等。
如何减少体内水分,为您服务
1.食疗与清淡饮食:保护肠胃最好的方法是清淡、适度、均衡的饮食。减少酒精、肉类、甜食和冷、油炸食品的摄入量。很多常吃的食物都可以起到除湿的作用,比如薏米粥、山药汤等。
2.养成锻炼的好习惯:身体水分多的人,往往因为感觉四肢沉重无力而不愿锻炼,但越不喜欢锻炼,体内积聚的水分就越多他们的身体。运动不仅可以缓解压力,还可以加快身体水分的排出。跑步、散步、游泳等运动有助于激活血液循环,增强体内水分代谢。
3.中药除湿:选用正规中药,并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或中药除湿。
4.避免潮湿环境:日常生活中最好减少接触潮湿环境,尤其是对湿气敏感的人更要小心,不要直接睡在地板上,减少下雨天湿漉漉的外出,并且不要穿湿衣服衣服等。
药剂师提醒
静脉输液是药物治疗的重要方式。虽然不会在正常人体内造成“重湿”,但非必要时不要滥用。如需注射,请咨询正规医院的医生或药剂师。
谣言专家: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药学部主任、副主任药师宋彦青
评审专家:吉林省人民医院药学科主任、主任药师徐立军